今年以来,我市把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制造业四大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文化体育用品四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强势推进。为充分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加快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市委、市政府专门组织有关部门,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上述产业逐一编制了今后五年发展规划,并邀请业内专家学者进行了周密论证——
图1: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宋维中 摄
图2:生物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宋维中 摄
8月1日,来自国家和省的十几位专家学者齐聚我市,就德州工业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展开了科学论证,积极为我市工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
根据国内外产业形势,研究德州产业发展 徐东华 (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总经济师):
机械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德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从国际上看,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市场开放度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资源;从国内看,市场对机械产品需求和拉动作用相应加大,出口市场空间巨大。
德州要充分利用当前机遇,结合现有基础,对装备制造业进行重新分类。在此基础上,整合资源,按照技术、市场、份额、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逐项对比分析,确定行业发展重点,筛选出优势企业。同时,要加快产业集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在区域内防止产业雷同、产品趋同。
壮大产业集群,加快骨干企业膨胀 霍志臣 (中国节能协会太阳能利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德州太阳能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培植了一批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和产业链,初步呈现出集群优势。下一步,希望继续加大对太阳能的研发和推广,实现从单一的光热利用向光热、光电利用并重的转变,不断完善太阳能产业集群,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性和辐射性,扩大光电产业规模,提升太阳能产业层次。同时,培植一批现代化、规模化的骨干企业,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促进其快速膨胀发展,走出国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刘晓鸣 (省建材行业协会处长):
新型建材、玻璃钢复合材料都是德州新材料产业的亮点。今年,国家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节能环保成为必然趋势。当前,德州应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用高新、尖端技术支持骨干企业迅速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政府发挥推动作用,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杜军 (中国发酵协会副理事长):
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应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发挥统筹、指导和服务的作用。在宏观上形成产业规划,制定和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产业的指导管理。招商引资中,要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特色和实际,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上下游配套生产企业进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快园区建设,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刘言 (省化工行业协会会长):
生产园区化,符合化工行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提升德州化工行业发展水平。未来五年,德州应科学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建设起高水平、环保型、现代化的化工园区,鼓励现有企业向化工园区迁移,形成产业的集聚,规模化发展。同时,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刘卫东 (省机械行业协会副会长):
装备制造业发展,迫切需要园区化布局,使整个产业由 “分散式”向 “集群式”转化,从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德州,可集中建立三个制造中心,即铸造中心、锻造中心和热处理中心,既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可以节能环保。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技术孵化和自主创新步伐,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探索新兴产业,加快品牌建设 宋鸿林 (省轻工行业协会副会长):
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德州拥有泰山集团这样的优秀体育产业集团,在此基础上,应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体育产业链和产业结构,加快体育市场体系的培育,用开放和创新的思路来推动其发展。
韩克秀 (省纺织行业协会处长):
德州的纺织服装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拥有德棉集团、华乐实业、元济纺织等知名企业。今后发展中,可以依托原材料优势,发展生态纺织品以及衣着类产品,加强服装自主品牌、营销体系的建设,积极打造企业品牌,多渠道提升“德州制造”水平。
杜军 (中国发酵协会副理事长):
德州今年被授予了 “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又拥有龙力、保龄宝等龙头企业,加快区域品牌建设正当时。下一步,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在生物糖醇、高效安全食品、生物制药、生物酶制剂等4个优势领域加快品牌建设,同时注重错位发展,避免区域内产品的重复生产。
□本报记者 唐晓颖 本报通讯员 贾卫国
创新融资制度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做法及成效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针对中小企业主和个体经营者 “融资难”现状,有关方面加快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开展 “阳光信贷”。山东临沂市商业银行和江苏泰州姜堰市农村合作银行全面推行 “阳光信贷”,突出 “公开、透明、高效”的特点,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等融资难题。如江苏泰州姜堰市农村合作银行邀请小企业所在村的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参加贷款评议,由税务、电力、供水等部门构成第三方评议,将客户选择、信贷程序、信贷结果、监督电话等全部公开,提高贷款风险的外部监督力度和放贷效率。
截至今年6月底,该行共为全市3021家小企业提供贷款,余额达27.8亿元,不良率为0.52%。
试行网络银行电子商务信贷业务。今年以来,浙江省瑞安市建行推出了电子商务联贷联保、大买家供应商融资、电子商务 “速贷通”等系列产品。中小企业可以通过 “阿里巴巴”网站向瑞安建行提出贷款申请,贷款的全部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获批的重要依据是网络信用,防范风险的主要手段是网络曝光和封杀手段,小企业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00万元。
设立专营机构和专门通道。交通银行设立小企业信贷服务专营机构100多家,实施独立核算,组建专职队伍,进行专业化运作,实施“一站式”服务。浙商银行成立了3家中小企业专营支行、2家特色支行和4个专营部门,占全部分支机构的45%。
山东临沂市商业银行在2006年7月开展“直通车”中小企业贷款,通过专业化管理、完善贷款审批机制,贷款从申请到发放最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 “直通车”贷款4.6亿元,支持优质小企业570户,未出现违约现象。
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江苏省从2007年11月开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目前已成立2家,年内还将陆续设立15家。浙江省今年7月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并给予了政策扶持,首批小额贷款公司最早在今年9月开业,明年1月将视试点情况进行推广。
据估算,试点期间将出现111家小额公司,可能有50亿元民资进入正规金融体系。
创新担保类融资产品。今年6月,浙江省出台相关办法,规定在浙江省登记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东人数为200人以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用自有股权向银行申请质押贷款。目前,全省有近40家企业办结了股权出质登记,股权出质数额达20亿股,融资金额近15亿元。浙商银行推出了 “联保贷款”,即由牵头企业组织相同或相近区域、资产和规模相当、彼此熟悉的企业组成联保体,联保体成员相互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主要包括生意圈、老乡、同行联保贷款。福建龙岩市农行连城县支行推出采矿权、旅游景点门船票收费权、在建工程等抵押、质押贷款。
拓展直接融资途径。江苏省年内将启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试点工作,采取统一组织、统一冠名、统一担保、分别负债的方式,每批试点将组织省内10至20家中小企业集合发债,首批融资计划为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