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全市第一个提出“变上访为下访”,把一个上访不断的城中村变为8年没一起上访事件、省市领导多次参观的先进社区;当组织准备调他离开时,社区20多位老太太当场失声痛哭,极力挽留……于化岭,一位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
4月20日,省委书记姜异康来到德城区新华街道办事处辛庄社区。看到社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姜异康为京剧票友的精彩演唱鼓掌喝彩。去年以来,前来这个社区参观考察的县级以上考察团多达120余个。辛庄社区已成为展示德城区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的一个亮点。
然而,有谁能想到,8年前,这个不到2000人的城中村,竟然有二三百人四处上访。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社区党支部书记于化岭。
“没有人愿意上访。理解群众,为群众解开疙瘩才是化解纠纷的真正办法。”正确的工作思路,一改社区的混乱局面
上任第一天,于化岭就被上访群众包围了。有些情绪激动的人,嘴里不停地骂骂咧咧。于化岭不急不躁,给群众倒水、点烟,耐心听群众反映情况。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深知百姓的朴实。他非常清楚,若没有冤情,百姓不会无缘无故地上访闹事。
于化岭走到群众中间,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推心置腹地与百姓谈心。对过去该办而未办的事,他快刀斩乱麻,逐一落实到位。该退给居民的钱,退;惠民工程,办;村霸闹事,治;财务混乱,建立民主理财小组;服务不周,成立红白理事会……一桩桩一件件,于化岭办到了群众心里头。
居民贺彦泉找到于化岭,说支部答应给他家安的自来水管一直没安。了解情况属实后,当天下午,于化岭就安排人员给他安上了自来水管。贺彦泉感动地说: “于书记说到办到,我们就不上访了。”
“百姓的事大过天,党员干部就是群众的公仆。”真诚服务,让他赢得民心
“社区的钱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经济发展要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这是于化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于化岭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投资400万元建成集老年公寓、文化活动、综合服务于一体的3600平方米社区服务综合楼;社区每个月为60岁以上男性和55岁以上女性居民发放补助;每月为6名残疾人发放残疾补助;每位老人过生日时,居委会干部都会送去礼物。
社区群众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于化岭的身影,“只要是老百姓的事,不管大小,我们都要立马去办。”居民张秀峰一家经济困难,房屋年久失修,屋顶塌陷,每逢雨雪天气就十分危险。于化岭了解情况后立即召开支部会议,决定由居委会给他修房。仅仅一天的时间,就为张秀峰换了新的屋顶,盖上了新瓦。张秀峰握着于化岭的手连喊共产党好,说着就要跪下。于化岭急忙拉住他说:这些事情我们早就该做,现在做已经晚了,以后有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
“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群众的事再小也比天大!”于化岭常常这样说。居民苏一鸣是个聋哑人,靠修车维持生计。于化岭了解这一情况后亲自到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低保,还自掏腰包为他买了遮阳伞,使苏一鸣的生活有了保障。
“群众把我们看作美好生活的希望,我们绝不能让群众失望。”忘我工作,他以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
于化岭的字典里,只有“我们”没有“我”。修建社区服务综合楼时,他每天早晨5点多到工地,一直盯到晚上10点。有天晚上累晕在工地上,在医院里醒来问的第一句话便是:“工地上没啥事吧?”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第二天一早他就背着医生和家人回到工地。在综合楼施工的4个多月的时间里,于化岭只回过两次家,有一次还是女儿要去上大学,他只回家陪女儿吃了顿晚饭。
多年“拼命三郎”式的工作让他患了肺部炎性甲瘤,前段时间进行了开胸大手术。刚拔下引流管伤口还未痊愈,他就偷着跑了出来,为前来参观的领导进行讲解。
近几年,辛庄社区多次获得省、市、区文明单位、文化进社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社区、文明和谐社区等荣誉称号。于化岭先后获得模范共产党员、德州人民好公仆、德城时代楷模优秀人物等各项荣誉称号近20项。
□本报记者杜华江 本报通讯员孙彦田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