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走过去,是一片天
——来自夏津县棉纺织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杨德林
  今年以来,我市棉纺织企业受原棉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成本、电费成本、税负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许多企业在盈亏点上艰难维持。面对困难,棉纺织企业密集的夏津县知难而进,展现在面前的却是一片新天地。
  遭遇困境
  夏津县素有“银夏津”之称,是名副其实的产棉大县和棉纺织大县。全县83万亩耕地,常年种植65万亩棉花,年交易量在300万担以上,有棉纺织企业140家,总纺纱能力200万纱绽。另外,全县还有40家织布企业和1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每年从夏津县走出37.5万吨纱线、9000万米布匹、3000万套服装、500万件针织品。可以说,棉花产业是夏津县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撑起了夏津县的“经济大厦”。
  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 “暖冬”、“利好”的形势后,今年夏津县的棉纺织企业老板们感到了阵阵“寒意”。据专家介绍,人民币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长期依赖国外市场的棉纺织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其中以生产中低档纱的中小棉纺织企业最为严重。在夏津县的棉纺织专业镇——宋楼镇采访,一家棉纺企业的老总用“形势严峻,超乎想象”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他说,受政策、原材料、工人工资等各种因素影响,现在每生产一吨纱的成本提高了300元,而纱线价格却一直在低位运行,从今年1月份开始,企业就出现了账面亏损,仅6月份就亏了6万多元。夏津县民经局局长李贵才介绍说:目前夏津县140家纺织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 “冲击”,剔除政策因素外,工人工资、电价的大幅上涨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目前纺织行业的工人工资水平在110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0元,每度电价也涨了8分钱。
  积极应变
  夏津县的棉纺织企业绝大多数由农民创办,虽然抗击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但生命力很顽强。自今年以来,由县委、县政府牵头,行业协会具体组织,众多棉纺织企业踊跃参与,上演了一场阻击市场风浪的 “遭遇战”。一是政府及时出手,强势作为。夏津县委、县政府接连出台文件加大对棉纺织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尽量减免各种费用,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加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化解企业融资难。二是加快设备更新,产品转型。针对中低档纱生产占多数、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全县棉纺织企业加大了科技、设备更新投入,改进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重点发展40支以上的中高档纱,目前全县40支以上的精梳纱比例占到了30%以上。如广进纺织有限公司投资近千万元,购进6台德国产刺来福338型自动络筒机,纺纱从30支纱提高到160-180支纱。瑞鑫纺织、正平纺织、海润纺织等开发出了合股纱、摩代尔、竹纤维、彩棉等新产品,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三是加大管理力度,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各棉纺织企业普遍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夏津县正平实业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企业1.6万纱绽,300名工人,公司董事长刘廷柱坦言,他的企业相比其他的纺织企业要好受一些,因为他一直坚持走产品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有普梳纱、精梳纱、大豆纤维纱、竹纤维纱和彩棉纱等多个产品系列,特别是在彩棉纱生产销售方面已经形成了规模。
  曙光初现
  市场法则历来都是强者生存,弱者遭淘汰。经过半年多的创新调整,夏津县的140家棉纺织企业并没有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三分之一将遭淘汰,三分之一将严重亏损,三分之一将生存下来,而是140家企业无一转产、停产,并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夏津县委、县政府更是抓住纺织行业大变革、大调整、大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引来了一些实力强劲、技术先进的纺织企业,进一步拉长了棉纺产业链,大大提高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如今年夏津县引进了北京飞天纺织有限公司,这家集高档印染、印花、后整理加工于一体的长江以北最大的印染企业,将产生 “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全县的棉纺织行业推上一个新层次。如以对接飞天纺织为切入点,原有织布厂纷纷追加投资,引进国内外高档织布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新增瑞士苏尔寿、台湾针织圆机等织机设备600余台。济南元丰纺织决定将6万纱锭高档纺纱、150台日本进口针织大圆机整体迁入夏津,另外一些服饰加工企业、家纺企业也纷纷落户夏津。
  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并非虚言。应该看到,当前棉纺企业这一轮的低谷,正是下一轮高潮的起点,跃过去,前面是一片蓝天。
  □本报记者 杨德林 通讯员 张德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走过去,是一片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经济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