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拥有手机的人,早就习惯被海量的垃圾短信骚扰了。“对你不定时却指名道姓地套近乎诱你上钩,我一听对方自报家门即挂断了事。”刚刚搬家不久,就被各种装修公司的电话几乎打爆手机的王进来先生对着记者大倒苦水。
泄露个人信息的 “漏斗”有多少
个人信息保护,以一种并不轻松的方式撞入眼帘,现代人在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开始品尝接踵而至的烦扰。
“我们前不久在广场上参加了一个健康义诊活动,诊疗师让我们老俩口留下手机和家庭住址,我们就留下了,结果第二天,我家老头子就没完没了的接听什么心血管推荐药品之类的电话,真没办法。”家住在德城区丰华社区的李老太太对着记者说出自己泄露信息后的遭遇。
记者发现,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或个人通过专业搜集他人的个人信息,用来出售从中获利。他们或是自行套取,或是通过问卷调查、会员登记等方式收集用户姓名、职业、年龄、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
近年来,我市的各大商场、专卖店开始流行VIP会员卡制度,让人们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虽然有助于商场稳定客源,可是个人信息的保护却让人担忧。此外,人们在申请电子邮箱、注册进入聊天室或游戏厅时填写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被泄露。
个人信息“泛滥”成麻烦
个人信息的泄露给人的烦恼是巨大的,社会上有的诈骗活动就是通过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来进行的。前不久,记者在党报热线就接到一些市民的电话投诉,反映有些人假借自己孩子的理由发短信以手机丢了、出车祸了等名义找他们要钱。这些家长的孩子都在外地上学,然而骗子竟然能把他们孩子的姓名还有同学的身份打听的一清二楚,让人不得不替这些家长们捏一把汗。
据了解,在许多行业里,都有一些专门吃“信息饭”的 “生意人”,他们所掌握的 “客户资料”都是要付费的。 业内人士介绍,除了股民信息外,新楼盘业主、私车车主、企业老板与经理人、新生婴儿等4类个人信息最为抢手。比如新楼盘业主,他们是中介、装修公司的最爱,这时业主还没有产生抗拒心理,成功率比较高……
不仅如此,个人信息一旦被传到网上,遭泄露的危险系数就更大了。在一家号称拥有9000万人资料的 “搜人”网站上,简单地输入人名后,与之相关的电话、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MSN、QQ等立即显示在网页上。不仅是这家网站,之后类似的搜人引擎频频出现,这一方面满足了人们查阅资料、寻找朋友等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成为某些人的不良企图提供了“便利”。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已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法律体系。2006年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 “加快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妥善处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改、废止之间的关系,制定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政府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创造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
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基本属于一种 “间接保护”,即个人信息(隐私)主要是通过个人名誉权来保护的。按现有的法律规定,个人名誉权受到侵害的,要造成侵害后果的才予以追究。对于绝大多数受 “骚扰”的人来说,受侵害的后果并不是很明显,也很难追究。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完成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专家建议稿,可以说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社会越发展,信息的价值就会越凸显。”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给了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随时长个 “心眼”,提高警惕,给自己的个人信息上把 “锁”。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方志勇 杨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