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警惕高考招生陷阱
作者:李婧本报
  我省即将组织高考录取,以往,一些不法分子在此期间会利用部分学生及家长不完全掌握教育政策法规和招生政策而又急于上大学的心理开始行骗。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有关人士,了解了近年来高考招生中的几大骗局,提醒家长和考生注意。
陷阱一:捏造定向招生计划

  有些骗子专门钻考生和家长对定向招生政策不了解的空子,捏造定向招生计划,向考生和家长作出种种承诺。
  专家支招:实际上,有定向招生资格的学校,招收定向生人数不得超过当年招生规模的1%,对定向招生分数也作出限制,中介机构不得参与高校招生录取。而且教育部规定,高校及定向就业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向考生收取国家政策规定以外的费用,而且从2005年开始明确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一般不再安排定向生名额。
陷阱二:内部指标的“诱惑”

  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或个人打出能搞到“内部指标”的招牌,声称只要肯花钱,分数低一点也可以上正规重点大学,很多家长经不起诱惑,花费大笔金钱,但拿到的录取通知书却是假的。
  专家支招:所有高校在哪个省的招生计划都已在该省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编印的“高考填报志愿指南”上公布,用于调剂线上生源不足的计划调整,也须在规定时间内,高校招生没什么“内部指标”、“小计划”。高校招生录取必须经过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办理手续,考生才能获得正式学籍。
陷阱三:花钱读国外大学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很多中介公司声称与国外合作,推出各种留学项目。学生花重金办理好留学手续后,却发现事实与中介公司的承诺相距甚远。
  专家支招:针对各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考生和家长应该向相关部门求证该项目是否经教育部批准,我国是否承认对方国家的那个高校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本报记者 李婧 本报通讯员 肖勇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警惕高考招生陷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民生民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