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地震,举国揪心。除了令人悲痛的生命离去,老百姓最大的损失应该就是房产的损失了。能否获赔?谁来赔偿?成为一个问题被抛在了大家面前。然而,在不少保险公司的条款中,地震灾害被排除到了保险范围之外。事实上,与汽车的交强险相比,房强险应该更有意义。
从法理上,住房特别是新建住房都有了抗震级别的要求,如果是小震,可以让开发商进行维修、赔偿,但其间麻烦似乎不小。房子有裂缝又过了保修期怎么办?如果房屋真的没达到抗震级别就倒了,开发商需要进行赔偿。可如果房子都倒了,开发商赔得起全部倒塌的损失吗?如果超过了房屋的抗震级别导致的坍塌,又能找谁赔偿?!
我国身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震多发区,地震损失触目惊心。在计划经济时代,地震后由政府解决住房问题。但现在商品房已经占到了相当的比例,继续依靠政府,政府也只能保证大家不受风雨的侵害。只有将政府的补偿与市场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将损失降到最低,维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但是,因为地震的偶发性,使不少人抱有侥幸心理,也使地震险不易推广。保险公司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也会因投保人少而排斥地震险。但是,随着商品房比例越来越高,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大部分人都是贷款买房,房倒屋塌后,很多人不仅要想法子自救,还要继续为倒塌的房子还银行的贷款,并想办法重新购置房屋。有力无力还贷放在一边,心理关恐怕就难过。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还会成为社会问题。只有实施房强险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实施房强险费率不宜过高。虽然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但因其损失集中,更易引起关注。与交通相比,我国每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上下,财产损失巨大。而大的地震灾害频率要低得多,其损失分摊到每一年应该远低于交通事故的损失,故而房强险费率应该明显低于交强险。同时,低保费不仅能在低费用的同时对大家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也会降低因地震频率低而带来的抵触心理。
其实,房强险还有一个交强险无法相提并论的优势,就是其带有一定的慈善性质。交强险的被保障人有相当一部分是负有责任的,而地震的受害者承受的完全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在这种前提下,房强险的缴纳人即使是一辈子没有享受到房强险的回报,在举国关注的大灾大难面前,大家也会因自己交纳了房强险帮助了大灾面前最需帮助的同胞而感到宽慰,而不会像交强险那样因质疑“黑洞”而愤怒。也正是因为其带有一定的慈善性质,其收支需要更加透明并定期公布。
当然,房强险也不能一刀切。应当由专业部门在对全国的地质结构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依照不同的地质结构和经济水平对全国划分不同的级别,分别实行强制、半强制、自愿的原则,使房强险更加科学合理。
相对于交强险的“霸道”,房强险更有责任。
□胡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