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只要人不懒,总会有饭碗


  今年44岁的刘甲福,是武城县的一名下岗工,看起来他既没有聪明灵光的大脑,也没有四通八达的门路,然而,他依靠勤勉的双手,为自己闯出一条生存之路。
  1992年刘甲福从一企业下岗,妻子刘志华也是下岗工,这个上有老下有小又没有什么积蓄的家庭顿时陷入了泥潭。今后的路怎么走?夫妻俩每天都在苦思冥想这个问题。他们也寻了许多路,要么资金投入太多,要么技术难度太大。一次,刘甲福听人说送煤球这行当既不要什么高技术,也不要太多资金,就是累一点,于是他萌发了建煤球厂的念头。建煤球厂最起码要购置一台蜂窝煤机和一台粉碎机,一套设备下来要2万多元。为了凑钱,夫妻俩跑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500、300、80、50,仅当时的账就记了密密麻麻好几页。
  在县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在县城附近租了一块地,凭着两口子那股不怕吃苦的劲,煤球厂很快就办了起来。进煤、加工、送蜂窝煤,这些活让两口子忙得团团转,起早贪黑,常常顾不上吃饭。
  刘志华是一个很爱面子的女人,当时为了联系客户,一个人不好意思出面,就拖着一个朋友挨店问人家要不要蜂窝煤,见到熟人不敢抬头,常常觉得脸上发烧。她在不断的磨炼中战胜了自己的虚荣心。
  老刘两口子不仅吃苦耐劳,而且非常讲诚信。他们进煤总是选用煤质最好的,加工的蜂窝煤县城和周围村庄的群众都说好烧、耐烧。一些客户要求将蜂窝煤搬到厨房或楼上,刘甲福从不吝惜力气。碰到住在5楼或6楼的,只要需要,他都将蜂窝煤搬到楼上去,有时连续搬几十趟,腿都打颤。
  刘甲福说: “只要不懒,肯干活,总会有碗饭吃!”凭着吃苦耐劳和诚信经营,他的蜂窝煤厂很快就火了起来,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为了更好地发展,老刘在城郊买了一块地,蜂窝煤厂越干越大,他还吸收了4名下岗工就业。
  □何利 牟永来 王森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只要人不懒,总会有饭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城市·社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