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酸苹果“甜”了农民
  3月24日,陵县徽王庄镇孙世官村村民曲书会的高酸苹果园里,一家人正在忙碌着为酸果树压膜。
  曲书会的高酸苹果是在砍了红富士品种后种植的。酸果取代甜果,老曲很自信: “俺这5亩高酸苹果树,能年产1.7万多公斤,收入2万元没问题。”
  “调整结构不能以逸待劳。”说起种植高酸苹果,该镇党委书记侯军颇多感慨。他说,10多年前徽王庄镇经过优化果品结构,逐渐发展成远近闻名的果品之乡,全镇拥有苹果、葡萄等果树种植面积2.7万亩。但由于苹果树品种老化、产量低,致使甜苹果 “不甜了”,不少农户只好挥泪砍树。
  村党支部书记曲文秀说: “就拿俺孙世官村来说,全村果树最多时620亩,到去年底就不足70亩了。”
  “去年12月,我们抓住汇源果汁公司对果品需求旺盛、种植高酸苹果经济效益较好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与上级林业部门联系,引进法国瑞星、澳洲青苹等高酸苹果品种,为种植户无偿提供技术和树苗。”侯军告诉我们,经过这一转变彻底改变了局面。
  今年65岁的村民曲文秀也种了5亩高酸苹果。他乐呵呵地说: “苹果变酸给我们带来两个 ‘甜头儿’:一是收入上了保险。汇源公司与种植户签订了每公斤1.36元的保护价收购合同。二是果树好侍弄了。高酸苹果管理相对粗放,抗病虫害性强,不需套袋、打药,用工少,比种庄稼还省力,老人、妇女都能管理。”
  “要想富,栽片高酸苹果树。”孙世官村农民的一句口头禅道出了他们的甜蜜心情。侯军说: “目前,我们镇已发展高酸苹果800亩,成为汇源公司的种植基地之一。”
   □任相国 秦国华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酸苹果“甜”了农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