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素质教育“新政” 争议声中加速前行
作者:杨德林实习生韩超本报



  

举措:全省强力推行素质教育


  过双休日,不上晚自习,放寒暑假,一天布置作业的总量不超过2个小时,学生可以自选课程,学生成绩作为个人隐私,不许公开发布,取消中考,高二下学期之前不许分文理科、高考加综合能力测试……
  这一项项措施的出台犹如“重磅炸弹”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有许多教师、学生和家长用“惊掉下巴”、“吓掉眼球”、“破天荒”等字眼来形容此次教育“回归”。如果说以前推行素质教育,给学生“减负”还是柔风细雨。这次却是“疾风骤雨”,毫无商量的余地,要求各市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广大学生有切身体会的就是今年学生开始过起了以前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双休日”和国家法定的寒假,今年寒假,小学、初中、高一、高二的学生在正月十五之前不准上课,高三学生正月初十之前不能上课,这着实让广大学生“放松”了一把。
  提到素质教育,得从去年12月开始下发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和今年1月份召开的潍坊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说起,正是这一个文件、一个会议拉开了全省强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大幕。这次素质教育“回归”力度之大、措施之严厉、影响之广泛,引起了全国教育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热烈争议。在“争议”声中,全省推行素质教育“新政”步伐逐渐加快,并且建立了严格的督导和检查制度,前段时间对几所执行《规范》不力的学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和通告。


声音:把该给学生的还给学生


  对此次素质教育改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的人甚至认为,山东的步子迈的大了些,应该先开个听证会什么的,征求一下意见。对此,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着精彩的回答,他说,目前全省推进素质教育所做的工作,仅仅是正本清源,把双休日节假日还给孩子,开足开全课程等。对此一些学校、家长就嚷开了,说变化怎么这么大啊。其实教育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现在只是要回到教育本来应有的面目。”
  此次素质教育改革就提出了 “三个全面”和“三个还给”,即“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把休息时间和节假日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创新能力还给孩子”。
  推行素质教育背后是一个沉重的现实,现在我们学校教育逐渐被演化成了严重的功利教育、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缺乏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有的甚至是 “高分低能”。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认为,形成今天这种局面是有多种原因的,但关键是教育的评价体系没有改变,如果高考的导向不变,学校还会唯升学率生存,学生还会围绕 “指挥棒”而转。此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比较有力的措施就是在教育的评价体系上了有了巨大转变,其中有两项 “硬规”,一是初中升高中,将以学业水平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也就是说把过去一次性考试变为平常的学科学业成绩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取代单纯以中考成绩为依据录取新生;二是高考全面推行“3+X+1”的模式,在高校招生方面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依据,也就是说 “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型将被时代淘汰。


争议:“减负”会不会影响升学率


  学生放假、不上晚自习、不留作业、甚至不公开成绩,这会不会导致学生放任自流,会不会使学生的成绩下降,会不会使孩子考不上大学?针对“减负”,社会上出现了种种议论,甚至有的家长,学校“减负”,家庭“增负”,墙里损失墙外补。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市教育系统的专家和一些校长和教师,他们普遍对素质教育采取欢迎态度,他们认为素质教育和高考升学率并不是矛盾体,相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原因有三:首先,我省每年的大学招生指标是由国家统一下达的,我省并不与外省竞争高校招生指标;其次,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省统一行动,不允许有任何例外。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看,全省所有学校统一行动,不允许任何一所学校加班加点,各地升学格局不会发生变化;再次,从高中教育质量看,当我们把学生单调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之后,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上来,由此课堂效益、教育质量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在这里广大家长必须纠正一个认识,“减负”并不是一“减”了之,更不是学生除上课外不用再学习了,而是给学生更大的学习主动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道理是不难懂的。


应对:适应形势,加速转变


  全省用硬的手段、铁的手腕强力推行素质教育,许多地区和学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犹豫后很快明白,这次推行素质教育绝不是喊喊而已,而是动真格的。在这种形势下,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都必须做出改变,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穿新鞋走老路”很难行得通。
  对学校来说,要做到“堵疏并举”和“加减法”,一方面要坚决制止加班加点,切实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增强教师素质,大力实施“名校”、“名师”工程,学会向45分钟要效率、向效率要质量。对广大家长来说,要切实改变盲目攀比的心态,不要做拔苗助长的傻事。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是复合的、多向的,成才之路绝非只有上名牌、选好专业。对学生来说,“减负”不是降低学习要求,所谓的“减负”只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在双休日、晚自习时间,绝不是不让学生进校门,相反学校的图书室、教室、微机室、实验室等教育设施全天向学生开放。总之,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都要正确对待这次素质教育改革,采取顺势应变、积极而为的态度,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恶习和弊端。
  □本报记者 杨德林 实习生 韩超 本报通讯员 尹品华 孔凡选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素质教育“新政” 争议声中加速前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科技】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