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的想像里,生态城至少应该是这样的:所有建筑物都是由环保节能型材料建成;太阳能和风能成为主要能源;汽车排放的尾气没有污染;城市居民享受着没有污染的食品;自来水可以拧开水龙头就喝;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蓝天与绿地环绕身边。对于滨海新区人来说,这一切已不再是梦想。
从来没有哪一年像2007年,让滨海新区人如此强烈和切身地感受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感受到一座现代的宜居城区正向我们悄悄走来。
所谓 “宜居”,是指一个城市或区域能够提供适宜人居住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能够给居住者以健康、安全、舒适、方便的感受。
2007年,开发区生态城区通过初步验收;汉沽区和塘沽区要建设中新生态城;大港区加强了湿地保护,并沿海滨规划生态新城;塘沽区的未来目标也是生态城区,并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区作为阶段性目标。在这些 “硬件”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区域生态的软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各种养老保险政策相继出台,同时,本着 “居者有其屋”的理念,开发区将开建政府公屋。这一系列的改变,都让滨海新区人感受到了 “宜居”的力量。
给你一座生态城
2007年12月,记者看到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两侧,种树大军在挖坑种树,一排排整齐的树木立在新土中,仅开发区生态园林公司就已将10万余株各种乔灌木,种植在两侧各50米宽的林带。今年,滨海新区在环境整治上配合天津市整体行动,在津滨、京津塘等高速公路全线绿化,为迎接奥运和达沃斯论坛做准备。
除了大规模的环境绿化外,2007年,滨海新区还出台了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根据 《规划》,滨海新区的人居环境将实现 “生态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区环境将得以实现。
按照规划,整个滨海新区被划分为四个 “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其中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就是考虑到宜居和生态环保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如已成为候鸟集聚地的大港水库所在的北大港湿地,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丽湖、营城湖、黄港水库、北塘水库、宁车沽水库等。这些地方都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开发活动,严控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
也就是说,新区人在全面发展的 “经济”之外,将有自己的湿地、湖水、鸟群、森林。
在一些人的想像里,生态城至少应该是这样的:所有建筑物都是由环保节能型材料建成;太阳能和风能成为主要能源;汽车排放的尾气没有污染;城市居民享受着没有污染的食品;自来水可以拧开水龙头就喝;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蓝天与绿地环绕身边。对于滨海新区人来说,这一切已不再是梦想。
共建共享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城区的核心。在滨海新区,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理念也得到充分诠释。
处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最前沿的天津开发区,于2006年底出台了 《优化分配机制提高职工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让广大一线职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其中包括提高职工工资,改善建筑工地农民工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
2007年,最让开发区建筑工人们兴奋的事,莫过于全国首创的建筑工人村的开工建设了。今后,这里的居住者将全是为开发区付出辛勤劳动的建筑工人们。他们上班乘班车、吃饭在食堂、住宿在 “村”里,过着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与 “建筑工人村”一街之隔的是蓝领公寓——天江公寓。在滨海新区的打工一族中,约有70%的蓝领员工和40%以上的白领员工都会选择住在公寓里。目前,开发区已有天河、天海、国翔、天江、海燕、国臣6个蓝领公寓,可容纳约4.8万名职工,其中绝大多数为外来务工青年。2007年,开发区又投资兴建了3处新蓝领公寓和1处白领公寓,竣工后,将有2.5万名开发区建设者住进设计新颖、功能完备的新家园。
随着产业机构的不断升级,开发区也力争在人居环境建设上谋求新的突破。日前,开发区政府公屋项目、西区蓝领公寓项目、服务外包产业园公寓项目中标方案相继出台。这些项目都将在今年陆续开工建设,并致力于打造区域良好的环境品质。
开放包容以共生促和谐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脚步的加快,这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 “移民”投入新区的建设当中。据统计,2007年,滨海新区重大投资项目有46项,用人需求达到了8万人,使滨海新区的就业网越织越密。在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就业岗位上,滨海新区正在全力提高区域和谐程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塘沽区劳动保障部门利用已有政策,先后出台解决务工人员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以及优秀外来务工人员户口迁入等问题的措施,促使务工人员真正融入新区,热爱新区。大港区大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汉沽区推进“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困难就业群体的免费培训工作,开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为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塘沽区还成立了外来工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和 “清欠办”,对农民工的工伤赔偿纠纷、打官司难等问题实行无偿援助,使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所得有了保障。
然而,最让工作在开发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放心的是,今后凡是在开发区工作的外地户籍参保人员到退休年龄也可以办理退休,让这部分人到龄办理退休,将更好地维护外地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险权益,让他们在新区有 “家”的感觉。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都是有为人;无论是第一故乡还是第二故乡,都是创业之乡”。在这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滨海新区人。以共生促和谐,开放和包容渐渐淡化了区域的边界,拉近了人与地域在心灵上的距离,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区正在我们身边建立。
□《北方经济时报》记者 李铁军 马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