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银杏树下
  说俺村古老,是因为有一棵据考证是唐代栽植的银杏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文革前,在这棵巨大的银杏树下,存有一块高高的石碑,是清代乾隆年间立的,上面记载了这棵银杏树的悠久历史。
  围绕这棵古老的银杏树发生的故事可谓版本颇多,不必说那些久远的故事,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就够高尔基那样的大作家写几本大书的。在这棵银杏树的正东面是二爷爷家。提起二爷爷,方圆几十里没有不知道的。二爷爷名叫窦德增,他打鬼子那时候就在村里当民兵队长,配合八路军打了好多胜仗,立过不少战功。听老人讲,1943年秋,他带着民兵把镇上的鬼子炮楼给端了,用大刀片砍死了两个狗日的日本鬼子,那时候鬼子一听二爷爷的名字,小腿肚子就转筋。解放战争中,二爷爷又带领民兵同国民党还乡团进行了英勇斗争。镇上出了名的还乡团头子王缺骨,趁解放军转移之机,带着一批地痞流氓到处捕杀烈军属和革命群众,就在这棵银杏树下,一次就枪杀了8个人。王缺骨和还乡团打在银杏树上的枪弹现在还依稀可见。文革期间,革命大批判那阵子,公社以此为教材,组织全公社60多个村的贫下中农在此召开忆苦会,控诉王缺骨及还乡团在银杏树下犯下的滔天罪行,当年受害家属的字字血、声声泪,震撼了千年银杏树。忆苦思甜活动的开展,使人们恨透了王缺骨带领的还乡团——这帮双手沾满烈军属和革命群众鲜血的刽子手。
  随着时代的变迁,亲眼目睹王缺骨杀人的老人们已相继过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世代封闭、半封闭的山乡。听说当年的还乡团头子——后来跟着主子逃到台湾去的王缺骨,如今成了大富翁,准备到老家投巨资建花岗岩石材加工厂,二爷爷一听这事儿,气就不打一处来,那时他刚从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心理也难免有些不平衡,晚上从柜子底下找出了那把砍过日本鬼子的大刀,深夜在大磨石上“咔嚓、咔嚓”地磨了三遍,一边磨刀一边自语:“王缺骨这狗日的你也有今天,我要是个县长、乡长早把你宰了,谁还要你的臭钱……”
  县上通知,王缺骨偕小秘于农历七月初十那天来俺村大银杏树下举行开业典礼,届时县里的主要领导都要参加,要求组织千名群众参加典礼仪式。谁知,村上乡里的干部一直在银杏树下从早晨等到中午十二点半也没有见人影,倒见二爷爷在不远处逛来逛去,身背那把系着大红绸子的明晃晃的大刀。
  快到下午两点了,县里才打电话说,王缺骨因病不能参加开业典礼,什么时候开业再择良晨吉日。“好个狗日的,到底还怕这把大刀!”二爷爷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后来听说王缺骨之所以没来俺村,并不是因为生病,也不是怕二爷爷那把杀过鬼子汉奸的大刀,是因为头天晚上与俺庄人、现在在县里当大官的王县长在宴请王缺骨的酒席上同王缺骨攀上了亲戚,王缺骨一高兴,一改在台湾滴酒不沾的习惯,兴高采烈地喝了几杯茅台酒,谁知酒劲发作,王缺骨住在宾馆的总统套房里,一直到第二天中午都没醒过来,口中还不断地叫喊:“快跑啊,大刀、大刀,解放军来了……”
  有人将这内幕告诉了二爷爷,二爷爷像是触了电似的,两手发颤,眼睛发直,过了好一会才说:“县上这狗日的小王,简直没有爹!”原来,王县长的父亲是村里的老党员,曾带头斗争过王缺骨父子。1947年春,王缺骨与还乡团,为报仇在银杏树下枪杀的那8个人中,就有王县长他爹。那时侯王县长还在他娘肚子里。为让孩子牢记血泪仇,二爷爷给烈士的遗腹子取名叫王永记。“谁知这狗日的属老鼠的,抬爪就忘,当初让王缺骨再给他娘一枪就没这些事了。”
  二爷爷为这件事,好几天沉默不语,独自一人在屋里一个劲地抽闷烟:改革开放了,人们的观念变了,难道只认钱,不认爹了吗?……二爷爷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二爷爷起了个大清早,找到新支书,坚决要求承包村南那300亩荒山。在银杏树下,亲朋好友不知劝了他多少遍,但二爷爷那犟脾气上来了,十头壮牛也休想拉回来。当天傍晚就扛着镢头上了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信赶不上王缺骨”。二爷爷吃住在山上,没白没黑的育苗造林,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那300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园、花果山。前年,香港的一个大商人围着二爷爷的生态园转了几圈后,托县里的领导找二爷爷商量要出资五千万港币联合开发生态旅游,其股份是二爷爷的生态园占49%,香港那位大商人占51%。这件事,县上王永记对二爷爷还没说完,他老人家就瞪了眼,指着已是人大副主任的王永记说:“要学你爹多长点骨气,别干这些汉奸勾当,我这山林别说五千万香港钱,就是美国老的五千万美金让我干那些祸害子孙后代的事,我也不干。谁来给咱子孙后代造福,咱让他喝好酒;谁看着咱傻,变着法地欺负咱,俺那大刀可不让他!”二爷爷因栽树出了大名,成了县、市、省、国家的植树造林模范,奖状、牌匾挂满了屋子。近几年他又培育了大批名贵树苗,其中就有好大一片银杏林。今年已83岁的他,身体健壮,上山下山一阵风,去年市里几十号有头有脸的人在王主任的带领下,先参观了二爷爷的300亩生态林后,王永记给二爷爷总结了三种精神:“一、干事创业的精神;二、艰苦奋斗的精神;三、不甘寂寞的精神。”我觉得王永记总结的前两种精神还可以,不过第三条应该是:“不信赶不上王缺骨的精神。”
  据陆续从台湾来大陆探亲、投资的乡亲讲,王缺骨在台湾根本不是什么大富翁,那次来大陆投资是假,想找他爹埋的那笔银元是真,由于当年他爹埋银元的地方早已成了大水库,王缺骨也扫兴而归,前几年心脏病发作死了,身后也无一男半女。王缺骨那用台币雇用的那妖艳小秘,未等他死,就偷了钱包消失了。
  有好心人到山上将王永记的赞扬和王缺骨的情况告诉了二爷爷,他老人家没吭声,吸了一阵烟袋,指着山下那高大的银杏树说:“咱庄的白果树(银杏树的别称)有眼啊!……”
  如今俺村的老银杏树又返老还童了,那块乾隆年间立的高大石碑,在失踪了40多年后,在新村改造中又找到了,经过修复成了全县的上等文物,气宇轩昂地重立在老银杏树下。在老银杏树周围,二爷爷亲手培育并栽植的20棵速生银杏树已长到了碗口粗,老银杏树那巨大的树冠和小银杏树那挺拔的英姿以及银杏树那特有的扇形叶子,为俺庄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前来旅游观光的客人络绎不绝。听说近期,全市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场会在俺村召开,到时请二爷爷到银杏树下作报告。   □窦秀哲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银杏树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