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重现四女寺风采正当时
  前不久,德州被批准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于是,开发文化资源,兴建旅游景点,成为摆在德州人面前的崭新课题。
  德州全境无山,缺少吸引那些“一生好入名山游”类型游客的资本,这是德州的先天不足之处。这决定了德州更多地依靠自身文化优势,在 “开展文化的旅游”的同时,丰富、创造具有德州特色的旅游文化。
  德州的地域文化之源,在于唐虞之世的“禹疏九河”。如果把德州的旅游也比作“一条龙”,那么这条龙的“龙首”,在于城市近郊的四女寺。
  四女寺,是在全中国都没有重名的西汉古镇。她不但有流传千古的美丽的神话传说,而且有着“九河汇流”的自然风光。其派生出的“四女孝亲庙会”(又称六月会)作为德州境内的三大古庙会(陵县神头镇三月三占卜始祖东方朔庙会、宁津县黄家杂技械具九月会),自西汉延续至于民国。长久以来,是德州人寻幽探胜、郊游渡假的天然胜境。直到九十年代之初,德州各学校的学生都在组织“春游四女寺”活动,就是这种风气的流波余韵。
  如果说德州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一条龙”工程,那么,“四女寺”就是龙的眼睛。抓住了四女寺,就抓住了“画龙点睛”之笔。
  四女寺之于德州和德州旅游,至少有如下五点优势。这些优势为德州境内任何其他景点都无可取代。因此也是重建她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其一,四女寺的传说,宣扬“孝事父母、男女都一样”的思想,自西汉景帝流传至今,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目前伦理精神流失严重,子女不孝父母的报道无日无之。重建以四女祠为代表的一组古建筑,在再现西汉古镇风采的同时,大兴孝事父母之风,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相信由于旧有的影响,一定会对于风俗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四女寺传说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文化追求和儒学的中心地位,这对于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发展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又,四女寺的传说,见诸于文字记载者,除《虞初新志》所载清代黄静御所撰“山东四女祠记”以外,尚有唐人宋廷芬“五女事德宗”一说,另外,民间传说之版本多至不可胜数。与之相辉映的,则是运河两岸汗牛充栋的其他神话传说。搜集整理这些传说,旗帜鲜明地打出“孝事父母之乡”的景区名片,大张旗鼓地宣扬“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必定可以对淳化风俗产生深远影响。这些传说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将会帮助我们深入研究旅游文化,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其二,四女寺古庙会,曾经影响、带动了远自衡水、临清、清河周围十数个县的男女信众来这里朝拜。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可小视。四女寺还是运河线上著名的交通枢纽、水旱码头。现在运河因枯水而断流,四女寺也因此而风光不再。但是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四女寺恢复其政治经济地位的可能性在增加。我们应未雨绸缪,做好必要的准备。
  其三,四女寺有“九河汇流”之胜,景物开阔、气势雄伟,历史上古建筑如林,风光绝美。民国《恩县志》把它列为本县十景之一,名曰“槐荫清风”,是开展民俗旅游的绝好所在。
  开展民俗旅游的第二个条件是,四女寺还是著名的厨师之乡。这里为京津地区提供的厨师数量,大大高于同等水平的乡镇驻地,在京津一些饭店集中的街道里,俗语有“无店不是寺上人”之说(寺上,是当地老百姓嘴里对于“四女寺”的俗称)。
  其四,四女寺具有历史文化名人优势,时人誉之曰“西汉古镇、运河明珠、槐荫清风、千秋良俗”,在这样优良的人文环境下,文风甚盛,英才辈出。郭氏家族兴盛五朝,侯仁之院士受教于此。抗日民族英雄宋景周殉难于1938年,丰碑至今屹立。由于他既不属国民党也不属共产党,所以虽然他为国殉难,但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1993年,笔者为他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故渎》,曾在 《德州市报》、《长江日报》、《小说》杂志连载,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并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笔者多次建言将宋景周的“为国捐躯”碑列为文物加以保护……现在,正是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的大好时机。
  其五,1956年以来,分若干次施工,国家在四女寺兴建了气势宏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为古镇和运河增加了现代文明的气息。几十年来,水利部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实施了有效的管理。这就不但有利于观瞻,而且有利于古文化气息和现代文明的交汇,使古今文明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
  基于以上条件,恢复重建四女寺古镇的呼声,从民间到学界,日渐强烈。
  也是由于上述原因,近年来,前往四女寺表示投资意向,要求重建“山东四女祠”的单位或个人,络绎不绝。而面对这一具有十分鲜明地方特色、因而大有前景的旅游文化项目,我市应该组织相关专家,拿出相当力量,制订出高文化品位的规划与明确要求,树立精品意识,让这一宝贵而独特的景点真正起到引领我市旅游业界的典范作用。不出精品,宁可不搞;一旦规划投产,必须做到宁缺勿滥。
  为今之计,第一步宜沿运河南岸先行恢复东端的“山东四女祠”、西头的“山西会馆”、东西十字街的“高阁”,使古镇初现原始风貌,再行修建 “天齐庙”、“十坊院”、“南堂”……再现“运河名珠”的风采。笔者认为,一个不包括“四女寺古镇”的运河风景区是不完整的,而且,缺的恰恰是最不容缺少的“眼睛”!
  旅游,不但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旅游文化,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境界。让我们以“建设好共同的精神家园”的高度和责任心,做好四女寺古镇的重建工作!昔日“运河明珠”华彩炳焕、熠熠闪光之日,就是德州旅游和经济实现新崛起之时!  □刘金忠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重现四女寺风采正当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