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于世鹏在观察输液的患者
图2:于世鹏在认真配制药剂
一大早,记者走进于世鹏的乡村诊所,已有不少村民在此候诊。听说记者要采访于大夫,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到于大夫这拿点药,保证药到病除,还花不了几个钱。” “于大夫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个急病,不管啥时候,都随叫随到。”……在德州经济开发区抬头寺乡张庄村,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提起于世鹏,无不对他的医德医术交口称赞。
去年5月,于世鹏的张庄卫生室成为全乡首个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诊所。于世鹏本人也被评为全市 “优秀乡村医生”。
“学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天也不能放松”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他写在扇子上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八个字。于世鹏笑着解释, “这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必须不断学习医术。”
于世鹏说,要在检查设备少的情况下准确判断病情,做一个让农民满意的乡村医生,就必须掌握扎实的诊断技术。自从开了乡村诊所,于世鹏每年都要拿出1000多元买医学书刊,精于神经内科的他还开始刻苦地钻研全科医学,并通过自学拿到了山东医科大学的全科医学毕业证书。同时学习中医经典,用于辅助诊断。
为孩子治病却给母亲开药的故事在当地传为奇闻。提起这事,于世鹏解释道: “当时,抬头寺村杨秀玲4个月大的孩子天天哭闹,有的大夫就给孩子开了药,可总不见好。后来到我这儿,我看到孩子的母亲脸色蜡黄,观察舌苔后确诊母亲是胃炎。孩子吃了母亲的奶水也不舒服,所以我先给母亲治病,孩子也自然好了。这种联系诊断法是从中医理论里学来的。”
在农村,患椎间盘突出的人很多。于世鹏通过钻研,独创了一套将推拿、针灸、牵引、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为160多位乡亲解除了病痛。
“乡里乡亲的,得了病,俺咋能不管?”
“有病有灾找于大夫。”在抬头寺乡已成为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乡亲们之所以这样说,除了于世鹏的医术过硬外,更因为热心服务。
同村的张大娘因患脑血栓导致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于世鹏每天上门为老人免费针灸、按摩,一个月后,老人能够拄着拐杖走路了。武城一位过路商人在抬头寺犯了急性肠胃炎疼得直打滚,可身上没带钱。乡亲们把他送到于世鹏的诊所,于世鹏马上为他做了紧急治疗,直到将病人平安送走时也没提治疗费的事。病人感动了,之后又专程送来了诊疗费。
在于世鹏的诊所里,许多农民看病拿药可以 “秋后结账”。于世鹏对记者说,“虽然现在农村生活一天好似一天,但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依然不能和城里比,困难群众在我这里可以等有了收成再结账。”
“为乡亲们服务,我感到无比幸福”
为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于世鹏购置了心电图机、B超机、血液生化仪等医疗设备,将总面积160平方米的卫生室划分为诊疗室、观察室、特检室和药房,以优化就诊环境。
去年3月,于世鹏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现在城乡医疗条件还不均衡,农村更需要好医生。尽管乡村医生工作很辛苦单调,但每当我为乡亲们解除了病痛,看到他们恢复健康时,就由衷地感到了幸福,这种幸福感也成为我为乡亲们服务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