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流浪儿童呼唤众多民间救助大使
  济南60岁的郑承镇老人先后救助400多名流浪儿童的事迹,近日经媒体披露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看望这位老人,表达崇敬之情。其实,更重要的是,在政府部门切实履行好职责的同时,应鼓励更多的民间救助大使应运而生,帮助政府解决全国上百万流浪儿童的生计及成长问题。
  目前,全国流浪儿童有上百万人,并以每年约15万人的速度递增,其中以13岁至16岁的儿童居多。这些孩子辍学后远离监护人流浪社会,很容易步入歧途。
  救助社会上的流浪儿童,首先应当是政府部门的职能。各级政府应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给流浪儿童救助机构提供充足的财力和人力支持。同时,切实改革救助机构以遣送为主,缺乏有效的后续衔接的现有运转机制,打破流浪儿童“流浪——救助——再流浪”的怪圈,让这些孩子真正获得监护,接受教育,不再流浪。
  但是,要解决流浪儿童这一世界性难题,政府显然难以包办。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个人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是国际上的成熟经验,也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日渐增多的流浪儿童呼唤社会各界伸出更多救助的手,呼唤出现更多郑承镇式的民间救助大使。
  各地要把郑承镇式的爱心人士作为特殊而宝贵的人才资源来保护、爱护和使用。20年来,郑承镇这位没有稳定工作的济南市普通市民,凭着个人的微薄之力,坚持收留、帮助流浪儿。如今,仍有9名因失去父母、无家可归的孩子在他身边生活、上学。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当地政府珍惜和保护吗?我们高兴地看到,民政部门为他特批办理了每月2000多元的低保金,使他和流浪孩子的基本生活费有了保证,居住条件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救助流浪儿童,是社会慈善事业的一部分,良好的社会氛围至关重要。要大张旗鼓宣传和表彰那些乐善好施的正面典型,激发公众的慈爱之心,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的现代慈善意识。郑承镇老人坦言,他能够做到20年如一日救助流浪儿童,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很难想像,没有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郑承镇老人会走到今天。
  慈善事业在法制的规范中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慈善事业起步不久,法律滞后、信用不足等依然是制约因素。应当加快慈善立法的步伐,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善款善用,规范慈善活动,使慈善事业走得更远。 据新华社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流浪儿童呼唤众多民间救助大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与法】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