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为民造福黄河作证
——记市人民好公仆、市水利局潘庄引黄处处长吴军



  图1:市领导检查潘庄灌区工作时,吴军(右一)汇报情况。
  图2:吴军在3·22世界水日宣传水利法制。
  工龄22年,连续16年奔波在引黄工作第一线,疏淡了亲友,无怨无悔,他是一个舍得的人;
  2001年任现职,短短6年时间他就使灌区30载旧貌换新颜,被誉为管理到位全国第一家,他是一个有为的人;
  多方融资,在荒芜的引黄总干渠上5年植树17万棵,建成绿色长廊,效益多重,他是一个智慧的人;
  身为潘庄引黄灌区负责人,千方百计多引黄河水,全心全意造福德州人,他是一个博爱的人。
  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省节水示范单位、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省灌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市青年文明号、市富民兴德劳动奖状先进单位……他上任以来单位赢得了许多荣誉。
  全国大中型灌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先进个人、市人民好公仆……他个人亦赢得了许多赞誉。
  他,就是市人民好公仆、市水利局潘庄引黄处处长吴军。
引黄造福:庄重的承诺
  潘庄引黄灌区是国家级大型引黄灌区,灌溉面积500多万亩。1992年开始,吴军历任潘庄引黄处灌溉科副科长、科长、分管副处长、处长,始终负责引黄调度。他知道,潘庄引黄灌区对德州人民意味着什么,他深感责任重大:“绝不能愧对粮以水为先的父老乡亲。”
  但是近年来,伴随着黄河断流、限流、调水调沙等不利影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自己庄重的承诺牞他多少次向黄河部门争取引水指标;多少次协调关系、把握时机多引水;多少次磨破了嘴皮的电话;还有多少次的历尽艰辛?熟悉他的领导和同事一定记得,一百公里长的引黄总干渠一定记得,还有滚滚的黄河水肯定也不会忘记……
  近年来,他积极配合市局领导跑部进省,完成国债投资4676.92万元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维修配套建筑物375座,总干渠90余公里全部实现衬砌化。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8个站所的测水量水自动化改造工程。工程实施后,每年节水5827万立方米,扩大改善灌溉面积45.02万亩。2004年投资1200万元,使总干渠堤防右岸实现公路硬化83.9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沿黄群众出行。
  “百年难见黄河清”,引黄泥沙灾害是引黄工作的难题。每年冬季三个月清淤施工期间,他就没有了节假日。风里来、雨里去,工地上总能看见他不知疲倦的身影。至今还流传着他的故事:施工放线测量时,为了力求测量精度,他一猛子扎到水下放好测量标杆……
  防汛、防凌是引黄调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流量、高水位调水抗春旱和保证平安运行是两难的选择,年年冰凌抢险更是吴军时刻不敢放松的心结。2005年12月24日,引黄总干渠平原崔庄段出现30年不遇的特大冰凌。他亲自带领8支防凌抢险小分队的80余名队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对输沙渠、河道内、闸桥前的积冰及时疏导。在越来越严重的冰凌面前,他果断决策,关闭上游渠首闸停止调水,开启分干闸门进行分流,由于科学调度、决策正确,经过20多小时的奋战,终于使严重超警戒水位的冰凌灾害化险为夷。这时的吴军觉得又累又饿,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彻夜未眠……在他的努力下,引黄调水连续15年无溢水、决堤事故,保证了岁岁安澜。
  执法为民:勇敢的承诺
  2002年,吴军带领新上任的处领导班子,抓住依法管理的“牛鼻子”,探索出了一条水利综合执法的新路子,使得灌区管理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他积极争取公安部门支持,拥有包括禹城市公安局3名派驻干警,9名水政监察员的引黄派出所,形成了全国独具特色的水政、公安联合执法模式;2002年11月,赵庄、务头、台楼等六个水务警务区正式成立,标志着新型水行政执法模式的创立;6支护堤联防队伍,60名护堤联防队员,实行24小时全天候、无缝隙的执法、护堤、护林作业,更是全国的首创;具有鲜明特色的快速反应打击机制、全天候巡查防范机制、点线面结合动态控制机制,使得水政、公安联合执法,以水务警务区为载体、护堤联防队伍为依托、警民联动、群防群治的新型执法体系全面建立。
  说起“四大战役”,吴军面带自豪:2002年开始,灌区进行了以维护合法权益、保障供水安全、美化环境提升档次、深化改革为目标的四大战役。依法收缴非法种植树木4万余棵,拆除违章建筑房屋10余处;整平两岸堤防道路160余公里,进一步确权划界;进行了6次植树工程,共完成两岸17万余棵的种植任务;对两岸98公里堤防道路进行了整平。“四大战役”的初战告捷,奠定了依法管理基础,提高了水利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2002年9月,群众举报有水霸非法倒卖引黄水。他迅速派人展开调查,很快弄清真相:两起“水霸”团伙都是利用大旱之际,将潘庄引黄总干支渠用于抗旱的水,采取打坝截水,外村抗旱浇地必须向他们交钱买水,影响很坏。他依法对两起案件做出处理,打掉了水霸,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更树立了水利部门的良好形象。5年来,共查处涉及总干渠综合治理方面案件186起,当场纠正违规事件2700余起,责令恢复总干渠堤防152处,建筑物28处,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2003年12月,潘庄灌区被列为全省水政综合执法惟一一家灌区试点单位,特点鲜明、成效卓著的执法经验也迅速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开来。水利部水政司副司长李崇兴说:“基本上走遍了全国的大中型灌区,但像潘庄灌区管理如此到位的还是第一家。”和谐灌区:绿色的承诺
  “引黄必引沙,引黄工程给人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使沿岸的老百姓饱受风沙之苦。我多年来深有感触,一定要想法子改变这种现状。”吴军说。
  谁知在干渠上植树的想法刚一提出,各种反对意见就纷纷而至,“刚刚去除了老百姓擅自种的树就开始自己种树,当地群众情绪肯定挺大”、“堤顶土质是沙土,保水保墒都是问题”……面对大家的疑虑,他早已成竹在胸,清清楚楚地算了几笔账:“种树一是有社会效益。可以进一步确权划界,增强村民的法律权属意识,和谐水地关系;二是经济效益。种树预期效益可观,可以补贴站所和职工的收入;三是通过种植速生杨树,固风锁沙、涵养水分,增强生态效益。”5年来,他们共植树17万余棵,实现了水、路、林相映成景,做到了春华秋实,夏荫冬青,环境优美。许多地段鸟类筑巢垒窝、小动物生育繁殖,形成了动物、植物和人类和谐统一的生态景观。
  按照突破、发展、完善的总体思路,吴军不断塑造着文化灌区,形成了“依法管理、人水和谐、创新实干、福民兴德”的灌区文化品牌。投资70余万元牞建立了20座门坊式喷绘宣传牌,60块不锈钢和喷绘宣传牌,350多幅 “沿着水路找财路、经营水利促发展”、“引来黄河水、造福德州人”等永久性水利宣传标语,在美化灌区的同时宣传着水利、展示着法制和文明。
勤政自律:人格的承诺
  他深信团结就是力量,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把班子紧紧团结在一起,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融洽得不分你我,团结得令人嫉妒,不了解的人说他们“没大没小”,知道的人称之为“和谐机关新解释”。
  以事业感召人、以环境留住人、以规章引导人是他的管理理念。5年来,根据工作实际,他主持制定了32项规章制度,其中仅依法管理方面的制度就达四大类22项。为管理处干事创业、阳光执法、规范操作奠定了基础。财务管理上,他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定期进行财务审计,“监督会计的同时监督我自己”。他这样解释审计的目的。
  干部职工的冷暖他挂在心头:退休职工尚吉成患病、家庭困难,他两次带人驱车看望,自己捐出2000元,为老人带去慰藉;离退休老干部每年生日他都亲自送上订做的生日蛋糕和祝福……而近期自己父亲摔伤做手术,他严密封锁消息,至今大多数职工并不知情……
  “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畏吾能而畏我公”,他始终坚持这一信条。上任以来,处机关、基层站所的闲人没了,干事业的多了;说闲话、弄是非的没了,提建议的多了;喝酒打架的没了,考学历、报职称的多了。现在潘庄处干部职工队伍稳定、人心思齐,“争不到第一就是落后,干不出成绩就是失职”,一股正气已蔚然成风。
  “只有看得清脚下的路,才能看得更远一些!”吴军始终保持着淡定和清醒。他说,在建设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大背景下,灌区体制改革、现代化改造等工作更是任重道远,潘庄灌区对德州新农村建设,创建和谐社会一定会大有可为,做出应有贡献。□本报记者 杨光艳 本报通讯员 苗文海 赵良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民造福黄河作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专稿·教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