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20218期 >> 第02版:人物
激昂巾帼志 铺就致富路
记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高风英记

高风英手捧樱桃笑开颜


  

□本报记者尹晓燕 本报通讯员 于宁 李帅
  “姐妹们,加把劲儿,这批订单急,大伙儿加加班,咱也能多挣些钱。”2月11日,在武城县武城镇肖邢王庄村,记者见到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高风英时,她正在假发加工点带着村里的姐妹们赶制年后的新订单。“熟练工一天挣二三百不成问题,也能带回家干,不耽误顾家还多份收入,大伙儿日子过得充实又富裕。”高风英笑着介绍。
  虽已年逾花甲,但说话干脆利落,走起路来带着风,初见高风英,给人一种敢闯能干的印象。生于此,长于此,把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肖邢王庄村的高风英,前不久获“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这也是对她付出的最好肯定。
年幼丧父忍痛辍学干起赤脚医生
  高风英家中兄妹4个,她最小,却是承担家庭责任最多的那个。父亲在她年幼时患病,哥哥离家工作,两个姐姐也已出嫁,母亲忙着挣工分养家,照顾父亲的责任就落到了年幼的高风英身上,小学没读完就辍了学。14岁时,父亲去世,家中困窘,高风英开始种地干农活。大队上看她肯吃苦又能干,还好学,就重点培养她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那时候文化水平低,很多知识还得下功夫自学,白天干活,晚上看书学习。当了赤脚医生后,也经常到公社去参加培训,晚上回村里给需要的村民看病打针。”高风英说,村里3名赤脚医生,就她一个是女的,却也是被村民叫去看病最勤的那个。很多时候,村民夜里突发疾病找她,她二话不说就应下来,但因害怕走夜路,就穿上深色衣服戴好帽子,一身男子打扮,一手拿着药箱,一手拿个大手电筒,既能照明关键时刻还能当武器。一次,一位村民半夜突发急性阑尾炎,高风英凭经验准确判断出病情并初步治疗后,赶紧将病人转入了县城医院。因救治及时,病人转危为安,这家人至今对高风英很是敬重。
  高风英还自学了接生,在那个医疗技术不是很发达的年代,为了孕妇顺利生产,有时需要连续守两三天,现在村里不少年轻人都是她接生的。后来,高风英正式成为了乡村医生,还接手了村里的卫生室。前两年,她正式退休,儿子继承她的衣钵,继续为村民服务。
光荣入党妇女工作一干46年
  正是干赤脚医生的经历,让高风英在村民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1976年,仅干了2年赤脚医生,高风英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村党支部委员、妇女主任,妇女工作一干就是46年。
  走村入户为村民看病,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没有比高风英更清楚的了。遇到婆媳闹矛盾、邻里生嫌隙的情况,总能顺利化解。她还带领村里的妇女成立了织棉组,生产能力一点不亚于男人,“从小家里就没把我当女孩养,也养成了我自立自强的男孩性格,村里干工作也是一样,不能干得比男人差。”
  2016年,“会改联”后,在高风英的带领下,村妇联增至7人,成立起了“三朵金花”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每年暑假开设辅导课堂,为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疫情防控期间,对群众进行心理疏导,为值守人员搭建临时居所;疫苗接种期间,发挥女性细心优势,广泛宣传,使本村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现在妇女承担了村里的大量工作,艺术团团长、胡同长、道德评议会会长等都由妇女担任……”言语间,高风英颇为自豪。
以身作则推行殡葬改革不惜与家人翻脸
  “高大姐不仅能干事会干事,主事还公道,我们大家都信她、服她。”采访中,村民高风梅说出了大伙儿的心声。在大家眼里,村里的大小事务,有高风英在,他们就心安。
  肖邢王庄村作为省级文明示范村,2019年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加快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建起了公墓,逐渐取消地里的坟头。最初有些村民并不理解,高风英和其他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说的好听,你们愿意把亲人葬在公墓里吗?”有村民提出质疑。高风英回应道:“虽然我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但我愿意带头迁坟进公墓。”
  但她的想法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哥嫂认为老人入土为安多年不宜再挪动,甚至放出狠话若执意迁就断绝关系。但为了推动殡葬改革,高风英还是迁了坟。随后,不少村民跟着将家中老坟迁进了公墓,争议声也渐渐变弱,殡葬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对待村里工作,高风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经常牺牲个人利益,也正因如此,村民们信服她,很多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村党支部书记高振河说。
带头致富解决全村妇女就业
  肖邢王庄村原是个贫困村,怎样带领村民致富成了高风英一直思考的问题。国家精准扶贫、省市提出的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等政策,让高风英有种“久旱逢雨”的感觉。“合作社咱得办,这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村民收入的一个好机会。”村“两委”成员在会上商议是否创办合作社,高风英第一个投了赞成票。但很多村民并不看好,真办起来并不容易。高风英挨家挨户做工作,打消村民顾虑。
  2016年,村党支部在全县率先创办了肖邢王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从最初几十户入股发展到了现在的170余户,仅去年就新流转了223亩地,目前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了1200亩地。从跟县里企业签订辣椒订单种植,到大面积的种植大豆,还带动发展起了占地200余亩的樱桃园,村集体年增收14万元左右,入股的村民每亩地分红1000多元,还解决了几十口人的就业问题。
  高风英带领妇联执委多方寻找路子,解决妇女就业。联系相关企业在村里设置了假发加工点,成立了由近20人组成的地暖安装队,从开始的“一带一”,到后来队员们看安装图纸、铺地暖、盘管样样精通,人人都成了业务能手,找她们干活的建筑商越来越多。
  “看看我们村,妇女们一年四季有钱挣,真正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主力军。”高风英计划今年再引进服装加工项目,带动周边村更多妇女就业。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激昂巾帼志 铺就致富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