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11126期 >> 第01版:要闻
乐陵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点绿成金 生态惠民

万亩枣林成天然氧吧


碧水绕城,风景如画


  日前,生态环境部对第五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命名授牌,乐陵市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乐陵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光春领取牌匾接受表彰。
  这块“金字招牌”缘何花落乐陵?其背后是乐陵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鲜活实践和努力探索。
  近年来,乐陵积极推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因地制宜破解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难题,进一步探索和丰富“两山”理论深刻内涵;以“两山”基地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向经济优势转化,实现生态惠民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描绘蓝图
  最近,乐陵市城乡规划编研中心主任樊新慧忙得不亦乐乎,东部片区城市设计经过多次论证,初步成果编制完成后,细化设计方案在不断修改调整。
  9月4日,乐陵市召开动员大会,启动东部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这是乐陵市继西部新城、南部生态区建设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乐陵市城市发展整体布局的重要一环。
  “东部片区是乐陵东部优化的重要腹地,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和连片可开发用地。实施东部片区城市更新,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正如市委书记樊廷雷在动员大会上所说,乐陵市的城市规划坚持着眼长远,生态立市,把建设富美和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全市重大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在对区域国土空间功能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划分生态、生产、生活等不同的空间单元,强化主体功能定位,明确产业主导区位。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市,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区域中心城市。乐陵市城市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了人民广场、元宝湖公园、跃马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建成15处城区公园、5处游园、4处湿地。为对接“两高一铁”,向西依托经济开发区规划了西部新区,新区以“两湖、一带、一环、七组团”为空间布局,由南向北依次规划了现代商贸物流区、生态保护区、现代农产品加工区、新型工业聚集区;向南规划了循环经济示范园,已被批准建立省级化工园区;向东北部规划了山东德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
  科学划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持生态。乐陵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了山东省第一个由政府投资主建的化工园区智慧监管平台,构建了生产企业污水处理站出水、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人工湿地出水全覆盖监管的“污水三级防控体系”和生产企业废气治理设施、可燃有毒有害气体和烟雾报警、厂界特征污染物监测、园区主要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园区上下风向大型特征污染物监测和城镇聚集区空气质量监测组成的“大气四级防控体系”。
  “我们的智慧监管系统对各企业危废产生与处置情况进行监控,结合企业产能对比危废产生量,在线核查企业危废产生、处置和暂存情况,实现了企业危废产生、运输和处置过程的跟踪。”铁营镇党委书记李涛说,2020年,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主营业务达到24.7亿元,税收达到1.2亿元,保持3年稳步增长。
  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乐陵市已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聚焦生态环境前沿技术研究,集聚科研团队力量。建立了网格化环境监管网络,加强生态环境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跟踪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提出对策措施。推进环境科技创新,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废弃物资源化、生态产业等方面,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星光集团通过高端工艺,将生产废料污泥转化为单细胞蛋白饲料,作为宠物口粮和饲料添加剂;热电厂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粉煤灰等制成新型建材——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先后投资数亿元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国际先进的超低压中空纤维连续膜超净处理工艺。生产废水全部达到海河流域综合排放一级排放标准,污水排放技术指标同行业第一,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创新机制环境治理协同发力
  “乡镇网格员这个‘触角’,让我们的巡查更加细致,一些环保问题能及时发现。”10月29日,德州生态环境局乐陵分局执法大队副队长、第二巡查办公室主任张军,早早来到位于杨安镇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委员会第二巡查办公室,对前一天的环保违法行为处理情况进行梳理。
  德州生态环境局乐陵分局党组成员张志华介绍,乐陵率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实体化运作,建立书记市长“双主任”、14位专业委员会主任和“专兼”办公室主任的“2+14+2”市级领导体系,全面夯实“统一领导、分线作战”“谁分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生态环保大格局。
  聚焦污染防治这一重要政治任务,将属地管理原则与网格员制度相结合,创新性开展了生态环境区域协同治理试点工作。今年3月,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市长任副主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2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和17个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委员会。下设4个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委员巡查办公室,抽调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监测站副站长等4名业务骨干任巡查办公室负责人。并以乡镇为单位,把全市划分为4个区域,在铁营镇、杨安镇、胡家街道、经济开发区分别设立办公室,巡查办公室人员集中入驻办公。
  “自从巡查办公室设立以来,环保部门与乡镇之间的互动更多了,网格员的作用也发挥出来了,环保体系更加完善了。”张军说,目前全市有网格员1090名,他们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环保力量。
  张志华认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完善了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形成完整、顺畅、有效的县级统一管理、镇街具体落实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压实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行业监管责任,强化纵向执行力和横向协同力,形成全行业、全链条、全领域齐抓共管局面,彻底打通基层污染防治攻坚“最后一公里”。
  不仅如此,乐陵市还不断加大水环境治理投入,建立“两山”实践创新智库、价值核算评估应用、绿水青山保护机制,完善水生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目前,已编制完成“两山”基地实施方案,建立领导机构,建立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出“消滞活水、清源洁水、正本治水”的“三水共治”模式,统筹实施了河湖连通循环工程,贯通了马颊河、跃马河、马家沟三大绕城水系,构建了南部生态区内循环、城区中循环、环城大循环三套水循环系统,实现碧水绕城工程;开展生态湿地修复,沿水系建设城市公园12个、湿地3处、湿地公园5处、枣林花海120亩,构建水美全境的水系景观;健全生态环境全自动监测体系,搭建“两山”生态环境智慧平台,对林地、饮用水、土壤、空气等生态环境敏感要素进行实时监控监测。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乐陵市在生态环境领域投入达20.8亿元,“两山”建设成效公众满意度为98%。
共建共享绿色发展风生水起
  在马颊河以南,澳林文旅康养小镇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这是集“科普教育、乡村休闲、亲子娱乐、田园养生”为一体,建设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康养结合生态绿廊和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作为乐陵南部生态区的核心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以前,这里是废弃的砖窑厂和村居,对河道的生态安全和水质造成不小影响。”张志华指着不远处高耸的大烟囱,向记者介绍,“那就是砖厂的烟囱,繁盛时期,货车每天进进出出,拉走一车又一车的砖土,扬尘不少。”
  为了更好地保护马颊河的生态环境,实现该区域的绿色发展,乐陵市引进社会资本启动了澳林文旅康养小镇项目。
  “乐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投资向‘两山’建设的关键领域聚集。注重发挥企业‘两山’转换器作用。培育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增值的企业,发挥其在生态资源和市场之间的联系纽带作用和‘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转化器作用。”张志华说。
  近几年,齐鲁制药、凯瑞英医药中间体、有研新材料、金高丽新材料等一批项目纷纷落地,亩均投资都在3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都在50万元以上。环保产业异军突起,先后引入固废处置、垃圾发电、秸秆发电、废盐资源化等项目,集中打造静脉产业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既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绿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云红街道谭家村通过整合村西南多年荒废的枣林,建设枣林养鸡场,并成功与德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德州扒鸡集团合作,为其直供枣林散养笨鸡,获得了超出预期的稳定收益,村集体经济收入4年翻3番,村民收入不断攀升。
  铁营镇以盐碱地修复利用为核心,借“地”发力,以构建特色产业链为抓手,做足“蚂蚱”文章,着力打造蚂蚱业养殖示范产业园,创新探索盐碱荒地的“上虫下渔”立体生态渔业利用新模式。如今,昔日的盐碱地已披上新装、绿意盎然,盐碱地蚂蚱长势喜人、喜获丰收,高端畜牧、特色养殖等农业板块多元化发展、集约化发展。目前,南美白对虾标准化养殖池塘面积1600亩,台田1000亩,东亚飞蝗养殖棚1200个。
  “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共享,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教育,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家喻户晓,让绿色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真正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乐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张志华表示。
□ 本报记者胥爱珍本报通讯员贾鹏郝坤焦群超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点绿成金 生态惠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