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11119期 >> 第03版:往事
23名先烈诞生地,至今流传着一个“千里背儿裹尸还”的悲壮故事——
赤心跟党走 英雄小曹村

  宁津县长官镇小曹村位于县城以北17公里处,村中以曹姓为主,现有村民1600余人。这在鲁西北平原算得上是个大村了。据《德州地名志》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曹姓太夫人响应朝廷迁移政策,携三子由京东永平府昌黎县碣石山后曹庄,千里迢迢,历经艰辛来到宁津安家。后长子辞母返回故里;次子在城北6公里落户;三子曹相携老母在城北今小曹村处筑土为墙,搭草为屋,开荒种地,定居下来。后人口逐渐增多形成村庄,遂以曹姓小儿子的缘故得名小曹村。多年后又相继有老表亲傅、张、杨等姓迁来居住,全村人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繁衍生息至今600余载。小曹村不仅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崇德尚文,还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村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村先后有23位革命先烈为了赶走日本鬼子、建立新中国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扒公路、割电线,让据点里的日伪军成了聋子、瞎子
  1939年春,日本鬼子占领宁津县城,次年,在小曹村建起岗楼,我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武工队,带领当地老百姓,与日本侵略者、汉奸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小曹村的共产党员曹奎章(为躲避日伪军对家人的搜捕伤害,化名王玉章),1940年,18岁的他参加了县武工大队,文武双全,善使双枪,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灭寇除奸等各项任务,在当地百姓中很有威望,解放后曾任宁津县道口区区长等领导职务,晚年在宁津县城和老家居住。村里的民兵、革命群众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扒敌人公路、割鬼子的电话线,让躲在岗楼的鬼子变成聋子、瞎子。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八路军传送情报,掩护八路军转移,抢救伤病员,为部队筹措军粮,赶做棉衣、军鞋。虽然岗楼就建在村里,但村里没有一个软骨头去给日本鬼子当汉奸。小曹村革命群众用信仰、亲情、鲜血支持着宁津的抗战事业,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壮丽诗篇。
  一次就有28人参加渤海军区教导旅,其中13人倒在西征路上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挑起事端,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为了保住胜利果实,保卫党中央、毛主席,中央军委发出“扩大部队,应付内战”的指示。遵照中央部署和彭德怀指示要求,王震向党中央建议,改变招兵地域,到人烟稠密、群众基础好的革命老区山东渤海地区组建一支新军。
  1946年11月,西北野战军三五九旅派出干部321人,由张仲瀚(河北献县人)、曾涤(湖南浏阳人)带领来到渤海区征兵,后称“大参军”。当时小曹村有青年民兵32名,民兵队长叫张守勋(后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直党委书记)。大家听到这个消息无比高兴,个个跃跃欲试。最后除4人因不符合条件没能入伍外,其余28名青年在队长张守勋带领下参军入伍。
  1947年10月25日,经过一年的严格训练,部队以野营大拉练的形式,趁夜色从庆云出发,跨太行、渡黄河,一路西进,边走边打,开始了艰难的兵出渤海湾西征之路。
  1948年8月,我西征部队在彭德怀的率领下,与胡宗南集团作战,进攻至陕西省澄城县,史称澄合战役之壶梯山之战。澄城县冯原镇壶梯山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占领壸梯山,冯原镇以南便无险可守;拿下壶梯山,西征部队可居高临下,直插渭南、咸阳,直逼西安。壸梯山山高坡陡,易守难攻,敌人在山上设有3层梯级防线和集团工事,并以敌王牌第28旅82团重兵防守。8月8日,澄城战役打响,小曹村入伍战士全部参加了这次战斗。在团长刘克明指挥下,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如下山猛虎一般快速突击,攻占一个个山头、地堡,势如破竹。
  小曹村曹成和当时是一名机枪班长,在战斗中总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头,带领全班前出,占领有利地形,以火力压制敌人,为战友冲锋创造条件。后来,经过激烈战斗,机枪班战友全部牺牲,就剩下他一人。曹成和毫不畏惧,坚决守住阵地,在攻克一个位于陡峭山崖死角暗堡时,他看到冲锋的战友倒下,义愤填膺,大吼一声站了起来,不顾危险,端起机枪对着敌人喷射的火舌对射过去,压制住了敌人的火力,攻克了敌人的暗堡;冲锋部队随后吹响了冲锋号,迅速占领了山头,最终取得了壶梯山之战的胜利。而曹成和却壮烈牺牲,被上级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从小曹村走出的这28位优秀青年13人倒在了西征路上,他们用鲜红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铺就了进军大西北的道路。他们是小曹村的骄傲和自豪!
倔强父亲往返1000公里背烈士遗骨回家
  一个多月后,曹成和的父亲得到了儿子牺牲的消息。这位英雄的父亲悲痛过后,作出了一个倔强的决定。为了让儿子落叶归根,决心千里寻找儿子尸骨并背回家。他打定主意便带足干粮,晓行夜宿,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一个月后赶到了陕西省澄城县。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埋葬儿子的地方。他强忍心中的悲痛,用一条布袋将儿子尸骨裹好背在背上,开始了背儿子回家的漫漫长路。他爬山越岭、忍饥挨饿,在太行山上有时一天只能走四五公里,还要时刻防止野兽出没、害虫侵扰;遇到河流,没有渡船,还要绕很远的路。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已是到了冰天雪地的寒冬,北风彻骨,他风餐露宿,回家的路更为艰难。他顶雪冒寒,饿了吃一口随身带着的冰冷干粮,渴了抓一把路边的雪填进嘴里,历尽了千难万险。这位伟大的父亲毫不放弃,凭着让儿子魂归故里的坚定信念和一股子韧劲,背着儿子的尸骨,硬是一步一步走回小曹村。
  活下来胜利到达新疆的人,大都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不忘祖训,牢记家乡人民的嘱托,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那片荒漠、戈壁滩上。用自己的汗水把茫茫无人区建设成了塞上江南。如今,戈壁绿了,边疆稳了,而他们也已经老了,头发白了,腰也弯了。70多年过去了,很多人因为工作忙、路途远,一次也没回过小曹村老家。一些人已经把忠骨埋在了他们奋斗了一辈子的天山脚下。
  □张居明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赤心跟党走 英雄小曹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