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10813期 >> 第03版:往事
运河民谣中的鲁西北抗战

连环画中节振国与日寇拼杀的画面


  运河民谣题材广泛,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在鲁西北运河流域,广泛流传着一种“时政歌谣”,它不仅真实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场景,也是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宣传武器。一首首民谣,就是一幅幅鲁西北军民慷慨悲壮的抗战历史画卷。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由于国民党政府对日寇的狼子野心存有幻想,备战不足,再加上武器落后,所以战事一开,很快溃败。正如民谣所述:
  “民国”二六年,华北起狼烟。
  小小的日本儿来到这边,搅闹着咱中原。
  先占天津卫,后占北平城。
  七月七日卢沟桥上登,这才是发来的兵。
  兵过卢沟桥,大炮响连声,五十三军退却闹了个凶。
  当年秋天,日寇的铁蹄踏进武城县,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激起了民众的仇恨:
  小日本,大坏蛋,跑到中国来捣乱。
  抢东西,杀百姓,干的坏事数不清。
  中国人,快起来,打死鬼子往粪坑里埋。
  面对日寇强大的军事力量,国民党政府选择了以正规战对正规战,结果是节节败退,损失惨重。阴云笼罩之下,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国府”二号人物汪精卫更是公开声称“开战即亡国”,甚至蛊惑国人效仿他卖国投敌。这一时期,沦陷区可谓是群魔乱舞,在鲁西北的武城、夏津、平原、恩县(1956年撤销)、高唐等地,一些地痞恶霸纷纷打着抗日的旗号拉队伍,最臭名昭著的几位,老百姓根据他们的小名或诨号,称之为“张八、李九、胖娃娃,二皮脸子高粱楂”。这些人拉队伍大多是借抗日名义搜刮民财,后来看到日寇势力强大索性见风转舵当了汉奸。为了表示效忠主子,他们残害同胞比日本鬼子还凶恶。老百姓这样咒骂他们:
  大汉奸、二汉奸,整天围着鬼子转。
  抓好人,杀乡亲,简直不像中国人。
  忘了爹,忘了娘,早晚不得好下场。
  就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共产党领导着八路军和新四军,义无反顾地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一方面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扰敌后方,牵制敌人,一方面宣传动员群众组织起来抗日。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人数较少,既缺吃少穿,又缺医少药,尤其是在鲁西北平原地区作战,面对武器精良,拥有汽车、摩托、汽艇的日寇,就要像机敏的老虎一样,昼伏夜出,捕捉战机,在消灭敌人的同时又要保存自己,面临的考验十分严峻。当时,老百姓眼中的八路军是这样的:
  八路军,打游击,一会儿东来一会儿西。
  一身虱子两脚泡,枕着坷垃睡大觉。
  腰里掖着手榴弹,怀里抱着“汉阳造”。
  得手就打,打了就跑。
  更为严峻的是,八路军武器落后还缺枪少弹,八路军夺取武器的主要对象是贪生怕死的伪军,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黄狗子”。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有一次,八路军在武城河西的仓上村活捉了一个“黄狗子”,一看是个屡教不改的家伙,就训斥他说:“都抓住你七次了,还不改邪归正啊!”“黄狗子”也有些生气,反问道:“抓住我七次怎么啦?抓住我七次我给你七杆枪!”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兵源不足的日寇采取了“以华治华”策略,扶植一些伪政权,主要用来对付坚持敌后抗战的共产党和八路军。当时,在武城县,以吴寄朴为代表的几任伪县长,认贼作父,给日本鬼子出谋划策,祸国殃民。正如民谣所说:
  吴寄朴出发,共产党被杀。
  百姓破产,肥了警察。
  尽管时局险恶,但从腥风血雨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中找到了胜利之路:那就是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组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鲁西北地区,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就出现了军民齐动员的振奋场面:
  有一个“妇救会”,到处去募捐;
  这一班儿童团,踊跃来宣传;
  大姑娘、小媳妇进了“识字班”;
  妇女和农会,生活来改善;
  武装自卫队,站岗捉汉奸;
  游击小组,到处去模范;
  欢迎“青抗先”,有识的来参战,扛枪又抬炮,打得真是欢。
  打得小日本儿,心中实胆寒,八路军坚持华北游击战。
  抗战时期,活跃在武城一带的八路军是冀南军区七旅十九团,他们与日寇进行过多次英勇而机智的战斗。
  1941年夏季的一天,十多只载有军用物资的日军运输船,在三艘汽艇的护送下从德州驶往临清。八路军得到情报,提前埋伏在运河边的草寺村高粱地里,当前边的汽艇开过去之后,对准夹在汽艇中间的货船一阵猛打,当场击沉四艘,击伤三艘。船上的鬼子有的被打死,有的落水溺亡。汽艇上的鬼子仗着人多火力强,组织了登岸反击,但八路军已经借着青纱帐安全撤离。当地百姓听到消息,欢呼雀跃,编了歌谣到处传唱:
  年年有个三月三,运河里来了鬼子船。
  老百姓遭了难,鸡犬不得安。
  八路军,十九团,奉命来截日本船。
  队伍驻在河两岸,驻草寺,驻梁院,新堤、毛店全驻满。
  八路军,是好汉,一见鬼子红了眼,机关枪,手榴弹,打得鬼子上了天。
  1944年3月29日,武城县大队和十九团的50多人在武城河西的齐庄村遭到700多名伪军的包抄。县大队副政委广育临危不惧,果断下令兵分三路,两路在正面、侧面阻击,另一路断敌退路。战斗打响后,战士们以一当十,将敌人打得狼狈溃逃,并趁势高喊:“十九团一连向左,二连向右,抓活的呀!”伪军们一听碰到了十九团,吓得魂飞天外,纷纷投降。战斗仅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就消灭伪军274名,俘虏415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县大队仅有一人阵亡,五人受伤。战后,冀鲁豫军区给英勇的指战员们记集体大功一次。
  此后,八路军又在当地打了多个胜仗,乡亲们也品尝到了胜利的果实,兴奋地唱道:
  八路军,就是棒,今儿个又打大胜仗,端了鬼子大炮楼,夺回咱的布和粮,牵来几匹大洋马,夺来几挺机关枪。
  八路军、新四军继承了红军的光荣传统,与敌后的老百姓建立了军民鱼水情,不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帮助百姓修房盖屋,耕种收割;建立民主政府,为百姓撑腰。老百姓打心眼里拥护这样的军队,宁肯节衣缩食,也要支援他们。抗战之前,武城运河两岸有多家民酒作坊,在硝烟战火中或停产或减产,于是,酒成了那个年代的奢侈品。百姓们舍不得喝,逢年过节时拿出来当慰劳品,八路军出征用它壮行,八路军打了胜仗用它庆贺,温酒为趴冰卧雪的战士们驱寒,缺医少药时还把它当消炎药用。在拥军支前中,不仅有送子、送夫参军的场面,还有动员妇女参军的歌谣:
  叫大嫂,叫二嫂:剪辫子,扔裹脚;
  扛起枪,拿起刀,跟着哥哥下战壕;
  打得汉奸转了向,打得鬼子嗷嗷叫;
  等到抗战胜利了,我给哥嫂蒸糖包。
  1942年,在日寇凶残的“四二九”铁壁合围中,冀南军区上百名未能突围的干部战士被包围在了武城河西的霍庄村。英勇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帮助八路军突围或隐蔽;面对日本鬼子黑洞洞的枪口、滴着鲜血的刺刀,村民“老认子、女认夫”,掩护身陷虎口的八路军。结果,仅有60户人家的霍庄,就掩护了60多个八路军官兵。
  抗战时期,武城县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这其中有威震敌胆的节振国、抗日军长李海青这样的民族英雄,还有抗日县长戚夯、武城县抗日游击大队副政委戚锋这样的父子英烈。戚锋战场牺牲时年仅21岁,武城人民编了歌谣深情地纪念他:
  山东武城县,戚锋美名传。
  忠心为抗日,洒尽血和汗。
  中华好儿郎,宁死腰不弯。
  坚如顶天松,永立运河边。
□李宽云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运河民谣中的鲁西北抗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