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10730期 >> 第04版:往事
孟僎33年治齐河

  清康熙版《齐河县志》里记载着这么一位知县,他二十几岁到任齐河知县,一口气干了足足33年,直到在任上去世,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齐河。他就是直隶玉田县(今河北唐山玉田县)人岁贡生孟僎。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孟僎就任齐河县知县。《齐河县志》载:“(他)持己俭约,平易近民;民有犯者,多劝谕之,不忍鞭笞;暇则遍履境内,询疾苦,课农桑;视民如子,而民亦爱如父母。任满,抚按交章荐留,加同知衔,仍管县事。莅任三十三年,人称循吏第一,后卒于官,因家焉。入名宦。”
  持己俭约,平易近民。孟僎严于律己,生活俭朴,守规中矩,生活上追求简单,不奢侈,不贪不沾,对自己严格要求。坚持的是“身正不令则行”,以廉生威;跟百姓融为一体打成一片,不摆“架子”不摆“官谱”,对百姓不滥用刑罚,以教化为主;他还相当勤政,“暇则遍履境内,询疾苦,课农桑”。在古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没事儿就走乡串户,走遍全县,长年累月深入一线访民疾苦发展生产。
  孟僎就像田间地头的一位普通老农,长年累月带领百姓春耕秋收,帮助百姓调解邻里纠纷,他没把自己当成县太爷,而百姓也没把他当成官。他在任的33年间,齐河县共发生各种旱、涝、蝗灾17次之多,几乎不到两年就发生一次,最重的一次是1434年,“旱,七月蝗蝻履地尺许,伤稼”,但齐河百姓在孟僎的带领下,安然度过了每一次灾荒,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社会始终能保持着基本稳定。
  县志这样评价他:“稽古循良必推卓鲁。”卓鲁是汉代的两个官员,即卓茂和鲁恭,《后汉书》对他俩的评价是“卓、鲁款款,情悫德满。仁感昆虫,爱及胎卵。宽、霸临政,亦称优缓。”在中国历史上,这两人都是古人推崇的贤能官吏,是古代官员的榜样。可见历史已把孟僎推为官员的标准形象,更甚至把这种评价定为“千载公评,曷敢轻假”。
  后有县人房家壁过孟僎墓时有诗《孟使君墓》赞曰:
  惠泽津津远近闻,夕阳衰草傍孤坟。
  停车细剔残碑读,三十三年老使君。
  孟僎入职齐河县后,再未回原籍,其后人在今齐河县祝阿镇孟庄繁衍至今。《祝阿镇志》载:“孟庄,1965年《〈社教〉村史》载,齐河县府有个孟知县,落户于此,故名孟庄。”其曾孙孟养性,官至河南巡抚、副都御使,也是齐河史上有影响的人物。
□郭欣雨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孟僎33年治齐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