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10528期 >> 第04版:往事
11岁站岗放哨,13岁参加革命,15岁入党,任区妇救会主任——
王益华:跟着“串书馆先生”去抗日

王益华(左)给儿子讲述当年的抗战经历(资料图)


  

□本报特约撰稿人朱殿封
  日本鬼子的枪声击碎了中国少年五彩斑斓的梦,冀鲁边区无数少年面对国破家亡,放下牧羊鞭,撂下锄镰,走出学堂,拿起刀枪奔赴腥风血雨的战场,以稚嫩的肩膀扛起抗日救国的大业,用热血谱写了一曲“少年强,则中国强!”
母亲让她裹脚“串书馆先生”救了她
  居住兰州市的郑淑卿(王益华)老人,2017年记者采访她,谈起当年投身抗日救国的经历,她说是“‘串书馆先生’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
  郑淑卿出生在宁津县张大庄镇大郑家窑厂村。她家境贫穷,4个哥哥两个姐姐都因贫病夭亡,她和3个妹妹有幸活下来。7岁那年,一天母亲让她裹脚,此前她看见邻居三嫂的女儿宽儿裹脚时,母亲把宽儿的脚趾头放在石头上生生地砸断趾骨,脚趾血肉模糊,那惨状令她胆战心惊。因此,她一听裹脚撒丫子往外跑,被门槛绊倒,磕得满嘴流血,母亲抱着她心疼地痛哭起来。
  这期间,中共津南特委特派员刘格平等人,以卖笔墨纸张的“串书馆商贩”和教书先生身份常来村里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倡导女子放脚、男女平等、反对包办婚姻。郑淑卿幼小的心灵受到熏陶,母亲听了不再坚持让她裹脚。自此,郑淑卿敬仰“串书馆商贩”,打心里认定他们是有大学问的先生。村里办起学校,郑淑卿要念书,学费是一年交一个铜板,父母说拿不起,她拧着父母上学了。
  1936年,学校又请来一位舒聚荣(抗战时曾任宁津县八区区长)老师。舒老师是中共地下党员,“串书馆商贩”李广文(曾任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策平(曾任八路军115师抗日挺进纵队五支队六团团长,1942年逝世)、王见新(曾任北方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等人来得更勤了。郑淑卿不解地问老师:“老站岗干啥?”
  舒老师说:“开会呀。以后你们都参与进来。”
  郑淑卿是舒老师的“铁杆随从”,每次他们来,同邻村的大人在屋里开会,舒老师就让她在院外站岗放哨,有时跟随舒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前村、后村召集群众大会,宣传革命思想。后来才知道舒老师是共产党。
父亲因她遭鬼子残害她矢志不渝
  “七七事变”前夕的一天,中共津南特委
  组织委员马振华来到郑家窑厂学校秘密召集会议,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说:“国难日深,现已不是摇旗呐喊的时候了。共产党员应该脱下长衫,组织武装,离开家乡,抗战救国。”
  随后,李广文、张策平等人在宁津成立“抗日救国后援会”,由党员带头参军,发动亲友、学生、教员、进步青年参军,很快组织起100多人的抗日武装。1938年9月,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来到冀鲁边区,在宁津县开办了“抗日救国学习班”,13岁的花季少女郑淑卿在女子师范学校上预备班,也参加了学习班,因她年龄小,没能参加八路军队伍,参加了妇救会。郑淑卿想到四叔郑德财(1940年9月13日在柴胡店镇薛庄英勇牺牲)家里很穷,就鼓动他和堂弟郑子爽参加了抗日队伍。1939年,郑淑卿先是担任了宁津县第八区妇女救国会组织委员,3个月后转任九区(长官镇)妇救会副主任。1940年,郑淑卿加入中国共产党,调到二区(柴胡店镇)任妇救会主任。
  这时,抗日战争进入最残酷岁月。日寇对冀鲁边区实施“囚笼政策”,在各县境内修公路、安据点、设岗楼、挖洪沟(封锁沟),把根据地切割成块,企图将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困在“囚笼”里,再在“笼子”里“清剿”,使八路军陷入无路可走、无援可待的绝境。只有700多个村庄、32万人口的宁津县,修了124个据点、岗楼,48条公路,300华里洪沟。日伪军出入据点走吊桥,郑淑卿和同志们夜间到各村开展工作,不断地穿越洪沟。一次次地跳洪沟,她腿跳坏了,膝盖半月板挫伤,很多时候跳不过去掉进洪沟水里,再艰难地爬上来,导致双腿落下病根。
  日伪军抓不着共产党、八路军,就抓他们的亲属。郑淑卿被敌人盯上了,一天,鬼子突然闯进她家,向她父亲要人。她父亲说:“没有人!”
  鬼子歇斯底里吼叫:“不交人,死了死了的!”鬼子把她父亲绑起来吊在门框上毒打,打得昏过去,再用凉水将他泼醒接着打,打断了他的腿和肋骨。郑淑卿眼睁睁地不能回家,国恨家仇,铭刻于心,斗志愈坚。父亲卧床两年后,呼喊着女儿的乳名含恨离世。郑淑卿为避免家里再遭祸殃,改名王益华。
她抱起别人家的孩子骗过鬼子
  白色恐怖下,王益华每天提着脑袋做抗日工作。一次,她在九区一个村里开会动员村民纳粮支持抗日,遭汉奸告发,日伪军包围了会场。王益华身上带着手枪和手榴弹,一旦被敌人发现在劫难逃。这时恰巧有个一岁多的小孩因找不到母亲在啼哭,她上前抱起孩子边哄边走。鬼子不认识王益华,她蒙混过关,爬墙跳过壕沟逃跑了。鬼子没抓到人,胡乱放了几枪撤了。
  妇救会的任务是进村入户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斗争,保护地方干部,救护伤病员,协助部队锄奸,经常是单人或一两个人行动,人单势孤,危险更多更大,更需要机智勇敢。1940年盛夏的一天,王益华在二区冯家村做工作,日伪军包围了村庄。她怕连累乡亲,快速向村外冲。她随身携带有重要资料,心想,即便自己被抓,这些资料也不能落入敌手。她在村头一眼看见路旁的牛粪堆,灵机一动,把资料埋进粪堆里,趁敌人不备偷偷钻进玉米地脱身。
  1943年秋天,王益华患了胃病。那天夜晚,她在老庄的房东家打针后连夜离开。可能是日伪军探知王益华住在村里,她走出不远,村子响起枪声。敌人到处搜查王益华,在房东家没有搜到她,抢走了房东家的所有财物,把房东的儿子打得好几个月下不了炕。
  冀鲁边军区和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后,王益华被编入战地工作团,跟着司令部行动,负责向群众做宣传工作。铮铮硬骨绽花开。王益华用青春热血迎来抗战胜利。
  1957年,王益华参加中央监察委员会培训班,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2年离休前任兰州第二毛纺厂党委副书记。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王益华:跟着“串书馆先生”去抗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