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10312期 >> 第01版:要闻
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党建引领促“三治”融合

龙门街道军仓社区分红大会(资料图)


桃园街道后迟村举行“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


  

平原探索“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
□ 本报记者屈大鹏本报通讯员郑卫华嵇磊辛凯
  3月10日,平原县张华镇北白村金银花种植基地,斥资60余万元建设的炒茶加工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4月底安装完毕,5月初便可投产实验。到时候,通过对金银花的二次加工,揉茶、去湿、烘干、发酵一条龙,炒制成茶再销售,预计效益翻一番。”北白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国说。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支部。集体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17年以来,平原县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全域乡村振兴为目标,探索构建了“党建+三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新格局,打造了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该做法入选全国34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全省31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和全省32个改革品牌。平原县被中央农办、中组部、中宣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
“一星四化”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平原结合自身实际,对乡村治理进行了大胆探索,初步构建了“一星四化”乡村治理模式。
  “一星四化”即:农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土地经营规模化、“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实现村民自治民主化、“五整治一规范”促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化。
  2001年至今,平原连续20年坚持星级化管理不动摇,以星定酬、以星定奖、以星定惩,分类抓实农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支部和农村党员星级化管理,努力把每个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履行职责到位、管村治村有效、服务群众有力的坚强战斗堡垒。特别是2017年以来,持续创新星级化管理,以党建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去年6月29日,平原县9名村支书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双整建制”工作成效突出,被奖励为功勋支部书记。其中,已获评八星级的4名功勋支部书记,获评全县首批金星级村支书。现年63岁的桃园街道吴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平便是其中之一,他自1988年以来,已担任村支书33年,获评八星级党支部书记12年。
  吴家庄村现有人口112户,376口人,耕地面积1260亩,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2017年,吴家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土地流转给鲁望集团,村民每人每年可拿到4000多元土地流转资金,解决了当地50多位农民的就业问题,村集体收入较往年增加约30万元。
  “入股的土地连片平整后新增集体土地270亩,耕地面积不减反增;鲁望集团通过推广良种、良法、良品,解决了一家一户效益低等问题,粮食产量连年丰产丰收。”赵建平说。入社群众在保证土地分红收益的同时,还可外出打工,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实现了由过去“土地分到户、不用党支部”,到现在“入社想致富、离不开党支部”的转变,群众像“石榴籽”一样聚在了党组织周围。
  平原以星级化管理创新为切入点,着力巩固、深化、放大基层党建优势,打造三大党建品牌。打造星级化管理品牌,提升农村党支部内生动力。在星级管理上与时俱进,以实绩论英雄,调动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在绩效考核上与时俱进,去年拿出150万元,对156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绩突出的支部书记进行奖励。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甜蜜事业”红红火火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增收缓慢、村级民主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成了制约农村稳定发展的“拦路石”。
  2017年北白村“两委”换届,新班子面临集体底子薄、群众致富难的困境。全村人口766人,耕地面积1437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土地分散种植投入大、效益低。
  如何破题突围,带领乡亲们致富,成了刘玉国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为此,北白村党支部做出了“3年变个样”的承诺,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土地实现整建制流转,以土地为媒发展起金银花、北京菊、秋霜梨等特色种植产业。同时,积极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党员干部自筹资金40余万元,购进种苗,建立烘干房,种植金银花70亩、芍药53亩,迈出特色产业发展第一步。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通过精心管理、共同努力,2019年北白村集体收入6万元。有了第一步的成功,该村借助上级扶持资金,又种植了秋霜梨116亩,套种北京菊和杭白菊240万株。去年,通过各类产业项目,村集体收入超过了70万元,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200余人。
  “随着村里发展特色种植,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北白村村民李学孔说,农忙的时候,在种植基地打零工,再加上流转土地的分红,他的收入比原来多1倍。
  村子要发展,既要富口袋也要美环境。北白村借助全县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五整治一规范”的东风,一手抓综合整治,一手抓环境美化。
  自2019年以来,北白村先后拆除危房21座,填埋废弃坑塘7个,整治闲散宅基地36处,共整理出闲散地60余亩。同时,采取“三位一体”种植模式,栽种海棠800余株,国槐200余株,种植甜叶菊、牡丹、芍药等药用花卉10000余株,形成果树花一体的“五彩街道”。
  “在村里闲置的土地上,种上菊花、芍药等花卉,又在村边种上了杨树。这样一装扮,村庄内外环境焕然一新。”村民肖国德脸上写满了喜悦。
  现在的北白村,正逐渐将3年前的规划变为现实,产业强了起来,村庄美了起来,农民富了起来。村集体经济由“土地当家”向“产业腾飞”转变,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小康村”。
  打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品牌,提升农村党支部服务力。坚持产业立社、科技兴社、规范治社、机制活社、联合强社,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全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平原以龙头企业为牵动,深入推进三次产业优化调整、创新提质,实现三产融合。
“三务三资”报告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过去我们村最大的困难就是浇地,每年靠机井引水灌溉,费时费力。”腰站镇西街村村民代表李中华说。
  去年3月,田里的小麦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西街村的村民们守着河却浇不上水。原来,从河里引水的沟渠因为常年淤积,无法顺利流到农田。村集体账户拿不出钱来疏通沟渠,村民只得望河兴叹。
  “全村800亩土地,靠机井引水灌溉需要20多天,而河道清淤后仅需1周就能完成。”西街村党支部书记史风顺说,庄稼生长的关键时期,灌溉的时间决定了当年的收成,马虎不得。
  史风顺在村委召开了“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邀请村民各抒己见,将会议纪要整理归纳后,向县水利局提交申请,得到了资金和设备的支持,通过深挖沟渠,河水顺利流到农田,解了西街村的燃眉之急。
  2017年以来,平原坚持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县878个村全面推行“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将村里的大事小情全部进行公开。报告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支部书记现场报告,群众有意见现场提、有困难当场说,将原来“一贴了之”的单向公开,变为“干群面对面”的双向互动交流。
  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平原按照村庄自行解决、乡镇协调解决、县级处理解决3种类型,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整改实效。
  2017年以来,全县共举办阳光报告会7900余场次,群众提出的1.8万余条质询事项全部解决到位,98.5%的村民对给予的答复表示满意。通过推行阳光报告会,搭建了群众参与决策村级事务、落实村民议事制度的平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逐步形成。
  同时,全县所有村庄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全面启动乡镇(街道)公益性公墓建设。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建成了734个文明村。其中,省级文明村26个,国家级文明村2个。深入实施“四德工程”,积极开展“最美农民”“乡村好人之星”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身边榜样引领乡村新风尚。依托13个镇级文明实践分中心和734个村级文明实践站(所),组建623支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讲评帮乐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实践,真正将‘一星四化’打造成为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发展有效载体,在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征程中,着力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期盼、体现平原特色的乡村社会治理新路径。”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说。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党建引领促“三治”融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