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01218期 >> 第01版:新闻
“抓乡促村”,攻坚集体经济发展——
夏津: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俯瞰夏津县集体经济综合育苗产业园 (资料图)


郑保屯镇党委领办的金丝皇菊种植基地,志愿者在采摘成熟的金丝皇菊 (资料图)


  □本报记者朱代军本报通讯员田安刚于延恒
  村集体增收问题,一直是夏津县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夏津是典型的农业大县,51万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就有28万。
  曾经,因为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全县一度出现多个软弱涣散村。
  因此,这里把抓党建强基固本作为县委书记的“一号工程”。
  如何破解农村发展瓶颈,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夏津县的秘诀就是坚持依靠党建引领,重点“抓乡促村”,攻坚集体经济发展。“如果说县委是全县工作的顶层设计者,乡镇党委则是具体实施者、推动者,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在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中具有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夏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天民说。“抓乡促村”,夏津县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以基层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全县50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3万元;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81个,占95.1%;10万元以上的村有329个,占65%。
  以产业链思维发展集体经济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面对镜头,郑保屯镇党委书记王冬用一口浓重的夏津话,吟诵了一首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
  王冬的身后,是大片盛开的金丝皇菊。从11月4日录制后,这段视频在当地迅速刷屏。王冬一下成了“网红书记”。
  王冬并不排斥成为“网红”。因为他可以依靠网络的力量,提高郑保屯特产的知名度,从而提升当地的村集体收入。
  对于郑保屯镇来说,发展金丝皇菊产业只是党建引领带动集体增收的一项措施。在郑保屯镇,大大小小的产业基地,编织成一张助推集体增收的大网。
  对于这种多点布局的做法,王冬形象地说,这是用产业链思维发展集体经济。
  新希望六和夏津新好饲料厂的开工,最能体现郑保屯镇党委的这种思想。
  在9月28日的开工仪式上,夏津县委书记才玉璞曾对新好饲料厂项目有个定位:这是全产业链项目的重要一环,建成后将有力地带动全县生猪养殖配套饲料生产良性发展,为生猪稳产保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对此,郑保屯镇依托新好饲料厂的辐射优势,引导全镇15个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联社。目前,在郑保屯镇八屯村,一个投资1500万元、占地60亩的集体经济产业综合体拔地而起。
  王冬向我们介绍了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资金500万元,镇村投资300万元,社会资本投入4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这就是我们的集体经济飞地抱团发展模式。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主体工程工期预计3个月,生猪养殖由新希望六和集团负责。而生猪的饲料,在本镇就能解决。 ”郑保屯镇组织宣传统战委员苏桠介绍,与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合作,大大降低了风险,有助于村集体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生猪养殖场每年有240万元的租金收益,仅此一项就提前实现了全镇15个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 ”王冬说。
  目前,郑保屯镇正深挖该项目的纵深产业,带动养殖板块、粮食加工板块,搭建劳务输出平台,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跨村抱团,飞地造血,打破了各村“单体作战”的发展瓶颈。目前,郑保屯镇党委正探索实践考核驱动、龙头带动、村社联动、产业联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助推集体经济实现新发展。
  培养领头雁,形成雁阵效应
  香赵庄镇是个农业大镇,虽然也有不少蔬菜种植户,但大规模种植西蓝花,还是头一次。
  今年7月,一个600亩的西兰花种植基地在香赵庄镇政府驻地崛起。经过物流转运,现在,香赵庄镇产的新鲜西蓝花远销日本、俄罗斯。
  上马西蓝花种植基地的背后,是香赵庄镇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的考量。
  拥有37个行政村的香赵庄镇,2019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仅有50万元,超过3万元的村仅有6个。23个村除扶贫分红村级结余收益外,其他收入几乎为零。
  与之对应的是,这个镇在小城镇建设、工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成绩都可圈可点。
  症结在哪里?“多年来,由于种植结构单一,经营规模小,农业产出率低下,村集体经济增收乏力,产业振兴困难。 ”香赵庄镇党委书记尘锋分析说。
  破解农村集体增收难题,香赵庄镇党委政府坚决扛起农村干事创业“带头人”责任,牵头建设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示范园”。
  镇党委引来山东德方坤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流转土地大力发展西兰花、洋葱等订单蔬菜。
  尘锋更愿意把“村集体经济增收示范园”称为村党支部干事创业的“试验田”。示范园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形成“镇党委跑订单,村党支部签合同,公司来指导,村民管种植,企业来收货”的闭环生产管理模式,闯出一条高水平、可持续的产业致富路。
  村支书当“领头雁”,更需要有雁阵。这个雁阵就是创业致富领头的各村党支部。
  对此,香赵庄镇制定印发村党委《千分制考核工作办法》,直接将村干部工资与提升乡村发展绩效挂钩,激励村干部抓好主业主责,提升基层党支部战斗力。
  村党支部书记,不仅成了带动集体增收的先锋,也成了种地的行家。马桥村党支部书记王云河的经历颇具示范作用。
  只有400多口人的马桥村,先天没有优势资源,集体经济增收没有门路。当镇上讨论建立西兰花产业园时,王云河第一个报了名。
  马桥村在产业园承包了50亩地。“流转费、种子、技术全部由公司承担,村集体不用掏一分钱,而收入都归村集体。 ”王云河兴奋地说。今年,马桥村有望进入集体收入10万元的行列。“咱用这些钱给村民多办点实事,党支部凝聚力也更强了。 ”王云河说。
  王云河就是香赵庄镇培养的第一批带领群众干事创业“领头雁”,而他背后的雁阵也越来越大。
  有技术、有经验、有路子,王云河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明年不在镇上的产业园里干了,要回到马桥村,带领更多的村民依靠种植西兰花致富。届时,这个小村庄也会有一个自己的蔬菜产业园。
  如今,香赵庄镇的首批订单西兰花早已大获丰收,亩均毛收入5000元。西兰花采收后种植订单洋葱,并套种订单辣椒,算下来,一年可采收3季订单蔬菜,亩均收益可达1.6万元,纯收入6000元。
  现在,香赵庄镇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已经实现全覆盖。尘锋说,到年底,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以上村庄将达50%以上。
  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
  不同于郑保屯镇坐拥六和新好饲料厂等优势资源,东李官屯镇集体经济发展靠的是思路创新,却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这就是当地有名的大田托管模式。
  在大田托管模式诞生前,东李官屯镇33个村党支部已领办创办了土地股份合作社。
  大田托管的第一步,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联合社。
  今年4月,东李官屯镇将33个合作社化零为整、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开启了大田托管之路。
  大田托管,究竟怎么管?“只有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才能获得百姓的信任。 ”这是东李官屯镇党委书记苏景田的经验。
  东李官屯镇党委的第一步棋,就是组织社员代表、法律顾问召开论证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才确定了联合社统购史丹利化肥,供所有入社农户使用。
  统购农资,需要的资金不是小数目。在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上,东李官屯镇的党组织,再一次发挥了力量。当地创新推出由33个村党支部书记互做担保的模式,联合金融部门争取惠农贷款项目,300万元贷款很快批了下来,直接拨付到农资生产厂家。“把微小的力量集中起来办大事。”自始至终参与大田托管模式设计和运行的东李官屯镇镇长张丕智说。
  大田托管,把小农户纳入了现代化生产中,单个农户就能享受到统一的耕、种、管、防、收等托管服务,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和农机资源,推行大田托管模式,入社农户每亩地可节约生产成本50至60元,合作联社通过提供服务每亩可盈余20至30元。就是在这一系列整合中,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
  截至目前,东李官屯镇联合社入社土地已达2.66万亩,通过两次实施大田托管,去除运营成本,集体增收120余万元,为群众节约成本200余万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是基础,党建是保障。我们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整合资源要素,探索建立区域党建联合体,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这条路子走实走宽,持续放大效益提升、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多赢效果。 ”才玉璞说。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夏津: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