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湖小学教师进行学校文化讲述
“棠边有湖,湖边有棠”的生态校园文化
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则是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2018年初,宁津县教育和体育局在全县实施“特色学校示范引领工程”的过程中,经过反复分析、研究和论证,最终确定了以文化体系创建为抓手,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
2019年底,全县83所学校文化体系初步成形。今年3月,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深化“特色学校示范引领工程”,以“文化讲述”为载体,宣传浓厚的校园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学校理念文化,从而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人生健康发展打下靓丽的文化底色。
基于此,全县各学校在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文化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深挖历史渊源,着眼现在重塑,放眼未来发展”的思路,以学习文化、宣讲文化、践行文化为核心,以在4月开展的“我是XX学校文化讲述人”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学校文化讲述活动,使学校文化融入师生的血液里,达到“人人都能讲,人人都会做,人人都提升”的目的。
以宁津县棠湖小学为例。学校依托清末史学家、书法家吴浔源(字棠湖)的艺术成就为文化依托,从他的高洁品格提炼出“清”的育人理念,从其音乐成就(古埙的制作和演奏)中提炼出“朴”的育人理念,确定“清朴”的核心育人理念,构建了全新的文化体系和“文化+”学校发展样态,将“棠湖文化”与特色学校建设融合渗透,希望学生们能成为高洁品行、高雅爱好、多才多艺、服务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棠湖小学自成立之初,就立足自身独特优势,以传承、弘扬吴浔源精神精髓和时代价值为己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宁津最具影响力的吴浔源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主题教育基地,为宁津历史文化发展传承贡献力量。
建校伊始,棠湖小学就把宣传推介工作做为学校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创建的重点工作来抓,将研究、实干、会写的棠湖遗风根植于棠湖小学的沃土。
学校积极创设平台,通过学习汇报、家长课堂、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作文竞赛、校歌征集等,让广大师生参与文化创作。在去年的全县学校文化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上,棠湖小学作为其中一个观摩点,“一人串联、分模块接力讲解”的模式得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得知要来学校观摩后,全校教师对讲解词、观摩路线、录像、音响、资料准备、公众号发布等进行了明确分工,最终确定了这种讲解形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校长张德发说。
100多岁的棠湖精神是学校的文化之魂,4000多年的本土历史是学校的文化之根。漫步在海棠花造型的海棠园路,各种不同颜色的海棠花和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棠边有湖,湖边有棠”相互交融的生态校园文化;学校正中央棠湖广场上矗立的吴棠湖铜像,时刻提醒棠湖学子铭记并传承“清朴”的文化血脉和孜孜以求、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校设置于南大门的宁津历史文化浮雕,撷取了自有鬲氏古封地到现代新宁津五千载岁月长河中的重大历史文化事件,记录了整个县域的发展变迁,从东往西依次是:禹疏九河、鬲津古陶、古胡苏亭、临津东迁、景泰三年、宁津锢漏、宁津杂技、康宁文昌。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棠湖小学围绕“清朴”的核心育人理念,确立了“棠湖高洁,清朴本真”的校训,将教学楼棠益楼4个楼层的主题分别定为清风、清心、清雅、清韵,每个主题下都有多个功能室。先后组建了陶、埙、笛、书、弈、琴、画等21个特色课程和23个特色团体。每周三下午和课后服务时间,学生们通过选课走班,选择适合自己的特色课程,提升了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目前,学校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规划,形成了校本课程双修育人体系——修身和修心。修身包含礼仪、运动、科技3个篇章,修心包含静心、清心、养心3个篇章,初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框架。
文化的价值在于以文化人,学校文化所凝聚的学校精神必将引领学校的发展和壮大。宁津县各学校通过开展“文化讲述”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型。事实证明,学校文化只有落地生根才能硕果累累,只有传颂传扬,才能香远益清、声名远播。
□本报记者 曹清 本报通讯员 石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