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00910期 >> 第17版:新闻
德城
倾力建设“富美新强”典范区

德城区委书记 巩洪波


德城区区长 王洪林


  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着亿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德城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发展教育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民生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擦亮了德城教育品牌,为“富美新强”典范区和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
注重均衡发展谱写优质教育新篇章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教育公平、多元化发展方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形成惠及全区居民的公平教育。
  提升城乡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优先保障教育办学经费,集中投入13.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所,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新增642个教学班、2.9万个学位,中小学班额达到省定标准。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投入4823万元,新建校舍1.9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及采购设备,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提升。规划建设教师周转房2592平方米、47套,目前已完成1752平方米、23套,进一步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
  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坚持公益普惠,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建立了以公办园为主体、普惠性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近3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可满足1100余名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坚持优质均衡、资源统筹、因校制宜、特色发展原则,实行班子设置、教师调配、常规管理、资源共享、考核评价五统一,实现了薄弱学校得以提升、优质学校实现扩容,校际之间形成教研和学习共同体,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互补、共享。 2018年以来,德州五中、德州九中、德州十中、实验小学等7所学校相继实施集团化办学,名校优质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
  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借助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信息工程学校、德州第二职业中专等职业技术培训优势,围绕新材料、绿色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通过基地共建、委托培养等方式,打造技术精湛、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市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打造“活力德州、智造名城”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特别是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采取PPP模式,规划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德城创业孵化职教园区,全部建成后年可培育中高职技能人才6000余人、职业农民8000余人。目前,项目一期已投入使用,近千名学生在校就读。
  全力抓好教育扶贫。把教育扶贫作为教育头号工程,全面落实资助政策,强化控辍保学,做到从学前到大学的教育精准扶贫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2016年以来,共资助贫困家庭学龄前儿童16600余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1270余人次、中职阶段学生3600余人次,为864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非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金额累计达到1480万元。
紧扣立德树人开辟素质教育新路径
  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坚持把立德放在育才首位,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将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学科教学与文化浸润有机结合,统筹抓好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知行合一。深入实施高效课堂、学科基地“双轮驱动”战略,围绕高效课堂打造、学科基地培育、课程改革建设三大工程,着力增强学生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开足开齐开好艺体美课程,将学生身体素质、艺术素养作为督导考核指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丰富完善办学方式。坚持依法治教,加强课程实施日常监督,规范办学行为,教学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强化载体支撑,成立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社团,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后服务,逐步构建课后服务新思路新模式。深入推进 “互联网+教育”,在17所学校试点开展创客教育、同步课堂等项目,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构建了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充分发挥市级规范化学校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实施学校特色品牌培植行动,打造了实验小学“生态教育”、湖滨北路小学“光润教育”、学院附小“根的文化”等学校品牌,初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名校群体格局。
  全力做好家庭教育。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讲堂等形式,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不断完善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疫情防控期间,累计为6万余名学生推送微课2200余节,组织1300余名教师开展 “全覆盖”云家访,分批分级分时段发放教学用书,家校社联合开展贫困生及特殊群体学生学习、生活帮扶,实现了线上学业辅导、心理引导全覆盖,有力保障了广大学生身心健康。
打造过硬队伍塑造时代教师新风貌
  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创新理念、搭建载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以积分制管理、教育反思为抓手,以师德成长基地为载体,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健全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参与的师德评价机制,在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扬奖励等环节突出师德把关,实行“一票否决”。坚决杜绝教师体罚学生、有偿家教、违规兼职等行为,对商业行为侵蚀校园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着力培养优师名师。建立人才引进 “绿色通道”,近3年通过公开招聘、面向“双一流”高校引进毕业生、招聘省属公费师范生等多种方式,引进教育教学人才784人;实施教师层级培养工程,跟踪培养青年教师,锻造培养骨干教师,全力提升知名教师,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培育省级以上名师、名校长70余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以职级制为核心的校长管理体制,校长专业化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加强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统筹管理,为教师科学调配、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障。实施中小学教师“减负增能”行动,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督导评估以及评比活动,确保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坚持党的领导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狠抓落实、确保实效,为办好新时代教育提供根本保证。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德城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推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拓展“213”职权运行风险防控模式,保障权力规范高效运行。
  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教育工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党建工作包保学校制度,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支部的组织力、感召力、引领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升。配齐配强中小学党建力量,建立健全教体系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全力打造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党务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党支部“红色堡垒”、党员教师“红烛先锋”、中小学生“红心向党”“三红工程”,构建学校党建全覆盖、一体化工作体系,中小学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效融合。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推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学校意识形态领域舆情预判、分析、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常态化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定期不定期排查风险隐患,从源头上维护学校安全。复学期间,对照中小学校、托幼机构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条件核验细则,制定《开学工作方案》,细化《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全区2所中职学校、42所中小学、1所特教学校、140所幼儿园、305所校外培训机构实现安全、有序、平稳复学。
□中共德城区委德城区人民政府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7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