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00731期 >> 第02版:人物
品数字之妙游学问之海
——记青岛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原副院长王宪栋


  □本报记者屈大鹏本报通讯员邓美平
个人简介
  王宪栋,1961年9月生,夏津人,青岛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原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学术领域为李群与李代数、量子群及相关课题,以及将代数几何与李代数方法相结合,研究和超弦理论相关的共形场的分类问题。在JournalofAlgebra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应邀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做学术访问,并进行合作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现为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Math特约评论员。
  7月19日,青岛,下了一夜的暴雨逐渐走向尾声,伴着淅沥的小雨,记者来到青岛大学,见到此行的采访嘉宾——青岛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原副院长王宪栋。
  当天正值周末,王宪栋还是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阅读学术书籍,并为上门求教的学生细细答疑解惑。“我非常喜欢数学,所以研究了一辈子,这是一种幸运。”面对记者的采访,王宪栋整理思绪,娓娓讲述起与数学结缘的往事。
少年时代展露学习天赋
  1961年9月,王宪栋出生在夏津县宋楼镇高庄村,父亲是村里的大队干部,母亲是一名幼儿教师,家中还有一个妹妹。童年的回忆中,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温饱无虞,平时除了帮家里捡柴火、拔草外,还有大把时光可以和同村小伙伴做游戏、钓鱼。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9岁那年。
  1970年,王宪栋被父亲送到村里的小学读书,毕竟疯玩了这么多年,心野了,刚开始他十分抵触,但终究拗不过父亲。不过,一节课下来,王宪栋竟听得津津有味。“我的求知欲突然就被激发了。 ”王宪栋说,同班很多同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常常不是装病,就是谎称家中有事不来上学,可他从来没有请过假,每节课都听得聚精会神,生怕落下一点知识。那时学习资料很少,全凭上课听讲,老师讲授的内容他听得清楚明白,所以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一年后,他跳级到三年级学习。
  虽然跳了一级,但学习对王宪栋来说还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课余时间,他经常与同学们一起下象棋,象棋是父亲教的,学了没多久,便可以和父亲斗得旗鼓相当,在学校更是很难遇见对手。“那个年纪的男孩都爱玩,而我性格偏内向,喜欢静下心去思考、研究。 ”王宪栋说。
  1976年,王宪栋初中毕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留校任教,一个是上高中继续学习。老师甚至专门找到了王宪栋的父亲,希望他做做工作,劝儿子留校任教。“他学习没问题,我希望他能够再多学一点东西。 ”父亲当时的回答让王宪栋记忆犹新。带着父亲的支持,王宪栋进入宋楼高中继续学习。
  这一阶段,他开始展露出理科方面的天赋。一次物理期中考试时,新来的老师想对大家的水平做一次摸底,所以题目出得格外难。最终考试结果出来,全班60多人的平均分仅有30多分,而王宪栋不仅基础题答了满分,还把附加题也做了出来,拿到了120分。这让他在学校里一下子成了“名人”,老师们都知道了有一个高庄的小伙子学习特别好。
数学成为一生追寻的方向
  1977年12月,高考恢复,刚上高二的王宪栋提前参加了考试,最终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现聊城大学)数学系。校园里,很多学生都年近30,16岁的王宪栋格外惹眼。“由于是恢复高考第一年,我的一些老师也参加了。 ”王宪栋笑着回忆,化学老师恰好和他考入同一所大学,两人从师生变成了同学。
  进入大学校园,王宪栋又想起父亲那句“再多学一点东西”,早早便树立了考研的目标。
  由于高中打的基础扎实,王宪栋面对大学学业并没有太大压力,唯独有一科是软肋——受限于当年农村教学条件,他的英语水平较差。恰好,学校英语系为想要考研的同学办了一个学习提高班,他第一时间就去报了名。
  那个时代,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家里也有了一些积蓄,王宪栋买了录音机,用来练习听力。又从图书馆借来英文原著,手边放着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翻查字典,靠着顽强的毅力,一点点“啃”完手头厚厚的书籍。
  1982年,王宪栋考上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攻方向是代数编码——这是一种用代数方法研究编码理论的专业,主要应用在计算机加密及通讯加密等方面。学习了半年后,他被安排到中科院研究生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主攻方向改为了李代数。“李代数”是19世纪挪威数学家索菲斯·李创立“李群”时引进的一个数学概念,是一类重要的非结合代数,其理论与方法已渗透到数学和理论物理的许多领域。“因为这次学习,我的科研方向改变了,直到今天,近40年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在围绕李代数做研究。 ”他对记者说。
  研究生毕业后,王宪栋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李群、李代数、量子群及相关课题,将代数几何与李代数方法相结合,研究和超弦理论相关的共形场分类问题。1989年,他作为国家教委公派访问学者,到日本京都大学数理解析所进修,在外学习的一年时间里,他的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回校后在校内刊物上发表了数篇相关论文,并在32岁时获评副教授。1995年,为了继续在数学方面有所建树,他又到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取得理学博士学位。
潜心教学收获满园芬芳
  博士毕业后,王宪栋考虑换个环境工作,正好当时青岛大学在申报“211”工程,于是他受聘来到这里任教,教授本科与研究生课程。
  王宪栋在生活中不善言谈,但一走进课堂,谈及自己擅长的领域,立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用一个个直观的例子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课程,“代数是一门抽象的课程,一些概念初次讲解时,学生很难理解,讲得足够生动,才能激发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
  在课堂上是良师,生活中王宪栋又和学生们是益友,篮球场、乒乓球馆里常常能看到他和学生们挥洒汗水的身影,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会摆出棋盘与学生们捉对“厮杀”几局。
  “科研工作十分耗费心神,适时调整心态很有必要。 ”王宪栋说,做研究时,他喜欢将自己关在办公室或书房,全身心地沉浸在数学世界,不过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播放古典音乐,用来舒缓心情、调整思绪。
  从教30多年来,王宪栋带出的学生不计其数,大都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他本人在研究方面亦是颇有建树,多次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并在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重要论文。 2001年,王宪栋被评为教授,并于次年任青岛大学数学系副主任;后随着体制改革,他担任了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一职。
  2016年,王宪栋辞去行政职务,专心教学与研究。 2018年,他将自己近10年来为数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代数选讲”的讲稿,以及相关研究生课程的部分讲解整理后集结成册,出版了《代数选讲》,从最基本的代数学概念讲起,供大学数学专业学生或喜欢数学的读者学习。“出版此书的目的,是想启发并引导初学者系统地理解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与方法,让更多人深入数学、爱上数学。 ”王宪栋说。
  离家工作40余年,王宪栋每年都会回老家夏津看看。“每当快到家乡的时候,口音都会不自觉地转变为家乡话,离乡越久,乡情越浓。”他感慨道,“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家乡有很大的变化,愿家乡和乡亲们都越来越好! ”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记青岛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原副院长王宪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