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屈大鹏本报通讯员邓美平
个人简介
王宪栋,1961年9月生,夏津人,青岛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原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学术领域为李群与李代数、量子群及相关课题,以及将代数几何与李代数方法相结合,研究和超弦理论相关的共形场的分类问题。在JournalofAlgebra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应邀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做学术访问,并进行合作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现为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Math特约评论员。
7月19日,青岛,下了一夜的暴雨逐渐走向尾声,伴着淅沥的小雨,记者来到青岛大学,见到此行的采访嘉宾——青岛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原副院长王宪栋。
当天正值周末,王宪栋还是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阅读学术书籍,并为上门求教的学生细细答疑解惑。“我非常喜欢数学,所以研究了一辈子,这是一种幸运。”面对记者的采访,王宪栋整理思绪,娓娓讲述起与数学结缘的往事。
少年时代展露学习天赋
1961年9月,王宪栋出生在夏津县宋楼镇高庄村,父亲是村里的大队干部,母亲是一名幼儿教师,家中还有一个妹妹。童年的回忆中,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温饱无虞,平时除了帮家里捡柴火、拔草外,还有大把时光可以和同村小伙伴做游戏、钓鱼。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9岁那年。
1970年,王宪栋被父亲送到村里的小学读书,毕竟疯玩了这么多年,心野了,刚开始他十分抵触,但终究拗不过父亲。不过,一节课下来,王宪栋竟听得津津有味。“我的求知欲突然就被激发了。 ”王宪栋说,同班很多同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常常不是装病,就是谎称家中有事不来上学,可他从来没有请过假,每节课都听得聚精会神,生怕落下一点知识。那时学习资料很少,全凭上课听讲,老师讲授的内容他听得清楚明白,所以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一年后,他跳级到三年级学习。
虽然跳了一级,但学习对王宪栋来说还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课余时间,他经常与同学们一起下象棋,象棋是父亲教的,学了没多久,便可以和父亲斗得旗鼓相当,在学校更是很难遇见对手。“那个年纪的男孩都爱玩,而我性格偏内向,喜欢静下心去思考、研究。 ”王宪栋说。
1976年,王宪栋初中毕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留校任教,一个是上高中继续学习。老师甚至专门找到了王宪栋的父亲,希望他做做工作,劝儿子留校任教。“他学习没问题,我希望他能够再多学一点东西。 ”父亲当时的回答让王宪栋记忆犹新。带着父亲的支持,王宪栋进入宋楼高中继续学习。
这一阶段,他开始展露出理科方面的天赋。一次物理期中考试时,新来的老师想对大家的水平做一次摸底,所以题目出得格外难。最终考试结果出来,全班60多人的平均分仅有30多分,而王宪栋不仅基础题答了满分,还把附加题也做了出来,拿到了120分。这让他在学校里一下子成了“名人”,老师们都知道了有一个高庄的小伙子学习特别好。
数学成为一生追寻的方向
1977年12月,高考恢复,刚上高二的王宪栋提前参加了考试,最终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现聊城大学)数学系。校园里,很多学生都年近30,16岁的王宪栋格外惹眼。“由于是恢复高考第一年,我的一些老师也参加了。 ”王宪栋笑着回忆,化学老师恰好和他考入同一所大学,两人从师生变成了同学。
进入大学校园,王宪栋又想起父亲那句“再多学一点东西”,早早便树立了考研的目标。
由于高中打的基础扎实,王宪栋面对大学学业并没有太大压力,唯独有一科是软肋——受限于当年农村教学条件,他的英语水平较差。恰好,学校英语系为想要考研的同学办了一个学习提高班,他第一时间就去报了名。
那个时代,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家里也有了一些积蓄,王宪栋买了录音机,用来练习听力。又从图书馆借来英文原著,手边放着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翻查字典,靠着顽强的毅力,一点点“啃”完手头厚厚的书籍。
1982年,王宪栋考上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攻方向是代数编码——这是一种用代数方法研究编码理论的专业,主要应用在计算机加密及通讯加密等方面。学习了半年后,他被安排到中科院研究生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主攻方向改为了李代数。“李代数”是19世纪挪威数学家索菲斯·李创立“李群”时引进的一个数学概念,是一类重要的非结合代数,其理论与方法已渗透到数学和理论物理的许多领域。“因为这次学习,我的科研方向改变了,直到今天,近40年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在围绕李代数做研究。 ”他对记者说。
研究生毕业后,王宪栋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李群、李代数、量子群及相关课题,将代数几何与李代数方法相结合,研究和超弦理论相关的共形场分类问题。1989年,他作为国家教委公派访问学者,到日本京都大学数理解析所进修,在外学习的一年时间里,他的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回校后在校内刊物上发表了数篇相关论文,并在32岁时获评副教授。1995年,为了继续在数学方面有所建树,他又到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取得理学博士学位。
潜心教学收获满园芬芳
博士毕业后,王宪栋考虑换个环境工作,正好当时青岛大学在申报“211”工程,于是他受聘来到这里任教,教授本科与研究生课程。
王宪栋在生活中不善言谈,但一走进课堂,谈及自己擅长的领域,立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用一个个直观的例子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课程,“代数是一门抽象的课程,一些概念初次讲解时,学生很难理解,讲得足够生动,才能激发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
在课堂上是良师,生活中王宪栋又和学生们是益友,篮球场、乒乓球馆里常常能看到他和学生们挥洒汗水的身影,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会摆出棋盘与学生们捉对“厮杀”几局。
“科研工作十分耗费心神,适时调整心态很有必要。 ”王宪栋说,做研究时,他喜欢将自己关在办公室或书房,全身心地沉浸在数学世界,不过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播放古典音乐,用来舒缓心情、调整思绪。
从教30多年来,王宪栋带出的学生不计其数,大都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他本人在研究方面亦是颇有建树,多次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并在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重要论文。 2001年,王宪栋被评为教授,并于次年任青岛大学数学系副主任;后随着体制改革,他担任了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一职。
2016年,王宪栋辞去行政职务,专心教学与研究。 2018年,他将自己近10年来为数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代数选讲”的讲稿,以及相关研究生课程的部分讲解整理后集结成册,出版了《代数选讲》,从最基本的代数学概念讲起,供大学数学专业学生或喜欢数学的读者学习。“出版此书的目的,是想启发并引导初学者系统地理解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与方法,让更多人深入数学、爱上数学。 ”王宪栋说。
离家工作40余年,王宪栋每年都会回老家夏津看看。“每当快到家乡的时候,口音都会不自觉地转变为家乡话,离乡越久,乡情越浓。”他感慨道,“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家乡有很大的变化,愿家乡和乡亲们都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