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00515期 >> 第02版:人物
深耕科社法律成就丰盈人生
——记山东政法学院原副院长宋云峰
作者:张晓航


宋云峰在庆云调研


  □本报记者张晓航
个人简介
  宋云峰,临邑人,山东政法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首届法学理论博士后,第七届山东省政协委员。曾在山东大学担任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公安处副处长,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长,山东大学出版社社长兼党总支书记等。曾兼任山东省监狱学会副会长、省法学会法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员、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及青岛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是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 ”63岁的宋云峰目光如炬、声如洪钟。
  这位临邑老乡,勉力学习工作数十年。作为学者,深耕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法学等多个领域;作为管理者,担当尽责,为山东政法学院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宋云峰深知做学问不易,但凭着满腔热情与坚韧毅力,成就了丰盈有意义的人生。
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淳朴民风滋养成长
  1957年,宋云峰出生在临邑县城关镇(今邢侗街道)塘坊村。儿时,常常伴着父母讲的家族革命故事进入梦乡。
  宋云峰的六爷爷宋光臣做过临邑地下党组织民运部长,与日本侵略者战斗时身负重伤而牺牲,年仅26岁。六奶奶被侵略者抓到商河,受尽酷刑依然坚强保守党的秘密,后被党组织营救出狱。三爷爷宋光亮担任地下党组织的联络员,隐藏身份从事情报工作,一直到解放。临邑地下县委经常在他家集合开会,为补充党组织活动所需费用,爷爷与四爷爷还做起糖稀和酱油醋买卖。
  这些足够写本书的故事,始终贯穿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是为国家民族谋解放的,是为百姓谋幸福的。对党的信仰慢慢在宋云峰心中扎下根,红色基因也深深融入血脉。
  鲁西北的民风养育了淳朴、厚道、上进的德州人,宋云峰的父母家人、乡亲父老也身体力行,用这些特质感染着他。
  人一辈子不可以没有用处,哪怕你会编牛笼嘴那也没白活——这是村里一位长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宋云峰深受触动,“文革”没学上,干农活、修大河之余,还学了理发、打针看病、修收音机等手艺。
  每每有乡亲求助,宋云峰都会无偿服务。理发、打针看病一般只费工夫,但修收音机还要买零件、点火炉烧烙铁。在那个年代,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父母对此很支持,告诉他“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不图回报就会有回报”。
  1960年,正处三年困难时期,庄稼颗粒无收,人们纷纷去外地,用同样不富余的衣物换粮食,毕竟填饱肚子更要紧。在换粮食回家的火车上,宋云峰的父亲遇到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要下车买点东西,托他帮忙照看行李。上下车时人很多,秩序混乱,火车停开时间也不准,火车再开动时,父亲再没见到那人。到站后,父亲在车站等了半天也没等着,只好回家。那人只说过自己家在平原与临邑交界处,姓甚名谁都没讲。接下来几天,父亲到平原与临邑交界处的几个村庄转了3天,终于找到失主,把行李交给他。“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要。 ”这也是父亲从小教他的道理。
  “这些长辈和家人大多没什么文化,但在做人方面朴实而伟大。 ”宋云峰回忆说,“之后的人生里,我牢记他们的教诲,这些都是我立业的根基。 ”
求知若渴逆境图强
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宋云峰小学毕业时,正赶上“文革”,没能继续上学,但在他心底,对读书一直有深深的渴望。
  村里有个“文革”前的大学生,论辈分是他三叔,在南京工作,每次回家探亲,都给他讲外面的世界,告诉他“知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改变国家的命运”。这些话,宋云峰虽不能完全懂,但依然成为他努力的重要动力。
  宋云峰借来别人用过的初中、高中课本自学,在地里干活休息时,捡些柴棒演算数学题,晚上在煤油灯下看书,经常累得书盖在脸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春风般吹来。交上5毛钱的报考费,宋云峰参加了那年高考。不过,自学知识毕竟不系统,考卷上的试题看着都面熟,能做对的却不多,他落榜了。
  宋云峰心里明白,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决不能轻易放弃。 1978年、1979年,宋云峰接连落榜,但从没丧失信心。
  1980年夏天,正在地里干农活的宋云峰听到自己考上大学的消息,一路小跑着回到家里。小心捧起山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手上像有千钧重。宋云峰知道,这不是一张纸,而是一扇门,门后面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崇尚科学勤于思考
结出学术硕果
  在山大宋云峰学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专业。“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宋云峰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改变世界的强大武器,其科学性不仅在于理论的先进性,更在于实践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特质吸引宋云峰深深爱上了这个专业,加上深知上大学来之不易,大学的4年里,他如同久饥逢草的牛,不敢有半点懈怠,所学功课全部优良。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科学社会主义系教师、系主任助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公安处副处长,党委统战副部长、部长,校党委委员,山东大学出版社社长兼党总支书记等职务。
  在山东大学学习、工作的时光里,崇尚科学、勤于思考、探索真理的文化氛围,给他提供了研究学术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工作后,深感自己尚有很多欠缺,于是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先后攻读博士研究生和从事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在政治学、法学方面收获了丰硕成果,曾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宋云峰说,越深入研究,对“四个自信”的理解就越深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定方向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从贫穷落后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足以证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这条道路走得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这次抗击新冠疫情就充分体现出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光辉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整个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有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先进的制度、富有营养的文化,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宋云峰说,“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是建立在“四个自信”基础上的,“四个意识”说到家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表现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这种信赖的落脚点就是要做到“两个维护”。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宋云峰也有深刻的见解。他表示,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在全世界是第一次。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资产阶级法治的本质区别在于价值取向不同,前者致力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后者则是资产阶级利益至上。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关键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就是对法律、规则的认知和信仰,就是依据法律、规则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形成的判断,就是想事情、做决定首先以法律、规则为前提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当法治思维一旦嵌入每个人的灵魂,法治社会也就到来了。
“五勤”标准要求自己
做懂业务的管理者
  2003年,宋云峰调至山东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也就是2007年改建成的普通本科院校山东政法学院,之后任职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等工作。
  在他看来,做高校的管理者,不是来当“官”的,而是利用自身专业业务能力,做相关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尤其不能说外行话、做外行事。
  为更好地做好管理者,宋云峰给自己提了个要求——“五勤”,即勤关心国家大事、勤关注学术前沿、勤与老师交流、勤思考、勤动笔。他也用行动践行了这一要求,与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带领教职工共同努力,推动分管的各项工作取得突破。
  管理干部学院时期,学校的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几乎为零,以改建普通本科院校为契机,宋云峰通过完善科研工作规划、调整政策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确定研究方向、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等措施,取得仅法学学科省级项目每年获数十项立项的成绩,实现了国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
  学科建设方面,采取优化学科布局、理顺学科人才队伍、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措施,到2011年,法学学科内拥有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一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填补了学校的历史空白,成为全省唯一的法学学科省级“三重点”建设项目齐全的学校。
  宋云峰分管的校刊《政法论丛》作为学校的学术窗口,经过艰苦努力办成被称为国内权威学术评价标准的CSSCI来源期刊,曾一度是山东省属高校唯一的“C刊”。
  根据教育部当时的规定,新建普通本科高校一般在本科招生10届以后才能申报研究生教育,但2011年,宋云峰抢抓机遇,申请到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
  申报研究生教育时,正值暑假,从接到申报通知到递交材料只有20多天的时间。申报材料工作量很大且质量要求很高,包括宋云峰在内,专门收集、编写材料的只有4个人。他们白天在学校一起收集研究材料,到晚上拿回家修改。经过20多个昼夜的奋战,他们最终完成任务。“我想说,这些成绩是集体努力的结果,离不开每位领导的担当作为,离不开每位同事的尽心尽力。 ”宋云峰说。
与家乡心灵相通
愿为德州倾力服务
  从到省会求学至今,离开家乡业已40年。“刚参加工作那些年,力图从山大引进几个科技项目到家乡,但受到当时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没能做起来,”宋云峰说,不过,他一直关心家乡的新闻,关注德州的发展,“我也根据自己的认识给家乡提一些建议,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
  宋云峰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一靠人才,二靠教育,德州的基础教育搞得不错,但高等教育还有差距,建议在加大力度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同时,把德州学院、德州科技学院等办好,并创造条件鼓励民办高校发展,或引进知名高校到德州办分校和研究机构。
  “人才、项目、资金进得来留得住,靠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习总书记深刻阐述过‘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宋云峰建议,通过加大普法力度,营造法治环境,也建议德州在地方立法方面多做文章,根据地方实际立出管用的良法,充分释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红利。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随着《意见》全面落地,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将会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建议抢抓机遇做好新旧动能转换,特别是落实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宋云峰说。
  此外,宋云峰认为,德州交通便利、区位优良,鲁西北是大平原,土质好,使用黄河水便利,历来是农业大市,应该继续做好现代农业文章,规划高品质的小枣、蔬菜、花卉、中药等规模化产业基地,做好品种优化和深加工,形成优势品牌,并且畅通信息、物流,把农村电商做起来。
  “虽然离开多年,我从没忘记德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在这里我得到了心智的启迪、良知的熏陶、操守的培育和人生的定位。家乡有我人生的起点、奋斗的足迹、前行的动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无论离开家乡多久,都不能改变我与家乡的心灵相通。 ”宋云峰深情地说,“我在这里表个态,如果家乡有需要我做的事情,我将义不容辞,倾力服务。 ”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深耕科社法律成就丰盈人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