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童年时的露天电影
  记得一位著名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家一辈子都在写他(她)的童年。 ”其实,人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都对自己童年时光的点点滴滴铭刻在心。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初谙世事。那些年,人们经常大搞水利建设。响应上级号召,距俺村南3里多路的马颊河大规模施工。那时县里的电影放映队隔三差五来工地放电影,农村可没这样的待遇,一年也就来一两次。因此一黑天,我就跟大哥去工地看电影。影片战争题材的较多,《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我看了不知多少遍。记忆犹新的,当属《地雷战》中的一个片段:乡亲们自己发明了石头地雷,日本鬼子处处挨炸,小队长渡边骑着毛驴,扮作回娘家的小媳妇去偷地雷,偷第一颗时被铁夹伤了手,偷第二颗时抓了一把屎,最后终于偷着一颗,带回去“研究研究”时,被地雷炸死。一演到这段,人们就哄然大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一浪高过一浪。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上世纪70年代初,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县里的放映队开始了“上山下乡”,场次较以前增多了,一个村一年能看上四五场。听说当时县里有3个放映队,全县划片域放映。记得当时的放映机、发电机比较笨重,搬运、组装起来颇费事。放映队条件比较艰苦,一般3个人,一头小毛驴拉着一辆地排车,车上装着放映设备和各自的铺盖卷。后来各公社成立了放映队,设备较先进,用两辆自行车就能解决问题。
  放映队各村轮流放映,我和小伙伴们追着放映队村村不落,有时竟追出10多里地,经常半夜后才跑回家。当得知来俺村放映,我和一帮伙伴早早地到村外桥头迎接,谁知空欢喜一场。因误传而接空,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热情。一天,终于接到放映队。一帮小伙伴乐得又蹦又跳,簇拥着小驴车到大队部,然后奔走相告,目的是让全村人分享这份幸福快乐,同时让大人早做晚饭,别耽误看电影。村里立刻沸腾了
  接下来是苦苦地等天黑,好不容易挨到下半晌,为能占个好位置,我和伙伴早早搬着凳子在大队门前等着。支书也火急火燎地不住催促放映员——该拾掇了。所谓的好位置就是靠放映机近些,能清楚地看到放映员怎样组装机器和换片子。为此,孩子们常争吵起来。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日落西山。热心的人们忙碌起来,大人帮着立杆、挂银幕、搬设备,我和小伙伴们帮着拉“电锅”(发电机)线,有时“电锅”发动不起来,大家围得内三层外三层,急得机械师满头大汗,等到半夜是常有的事。有时放映员实在没办法,干脆收拾起设备,等明天修好设备再放映。人们只能搬起凳子,悻悻回家。有时赶上闹天,只要不是大雨、大雪、大风,就坚持放映。
  在人们心目中,电影放映员可是个美差,既能捞到电影看,又受人尊敬、羡慕。一次,上演《英雄儿女》,我被放映员娴熟的技艺深深折服。那小伙子长得帅,换卷又麻利,噼里啪啦一通,眨眼工夫就换好,引得人们啧啧称赞。由此,我经常对母亲说,长大后要当放映员。
  《英雄儿女》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英雄王成和美国佬同归于尽时的壮烈情景。阵地上只剩下王成一个人,他军装褴褛,身背报话机,脸被炮火熏燎得面目全非,只看出洁白的牙齿和喷火的双眼。他一会儿投弹,一会儿扫射,并对着话筒不停地喊话:“851、851,我是延安、我是延安,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只打得敌人屁滚尿流,鬼哭狼嚎。最后只剩下一根爆破筒,他正了正军帽,整了整军装,等敌人靠近,毅然跳上高地,拉开了导火索,向敌人堆里跳去。“敌人腐烂变泥土,英雄生命化金星”,我被王成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震撼,可以说影响了我半辈子,至今想起还热血沸腾。
  粉碎“四人帮”后,样板戏渐渐退出了舞台,销声匿迹了10余年的传统戏又焕发了青春。由上海京剧院摄制的神话古装戏《白蛇传》公演了。我打记事起,第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画面、华丽的服饰,听到这么动听的戏。特别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饰演的白素贞,扮相俊美,唱腔委婉、细腻、感人,我被她高超的演技彻底征服了,一直追着放映队看了10余场,里面的唱腔基本上学会了,从此一发不可收,迷恋上了传统戏。
  记忆颇深的,是上演朝鲜故事片《卖花姑娘》。因拷贝少,不得不“跑片”。那时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片子传到后还得“倒卷”。因此,到后一个村放完,常常要演到天亮。
  岁月悠悠,当年的露天电影已成为历史,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院天天有大片,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胡月强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童年时的露天电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柳湖·读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