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90719期 >> 第03版:柳湖
借水纳凉
□冯天军
  童年的盛夏,炎炎似火,酷热难当,无电扇、空调帮忙,借水纳凉,成为首选。潺潺小河,如镜水湾,淙淙干渠,都成为孩子们借凉的好去处,光着屁股,一个猛子扎进水中,一会儿便在远处的水中钻出小脑袋来,吸一口气,又潜入水中……在水中玩个把时辰,到岸上时早已冻得打颤。谁说夏日难过?孩子们不这样认为。
  村北的荷塘有一池池碧水,是晚饭后人们的纳凉之地。明月相伴,蛙鼓阵阵,暗香浮动,飘飘渺渺。那是夏日里最美的梦境,暑气早已躲得不见影踪。
  女人天生矜持,她们也懂得借水纳凉,干活回来,用毛巾在水中浸泡一下,擦一把脸,顿时凉风扑面。中午趁着白花花的毒日头,晒上一大盆水。晚饭后,用盆水洗澡,未洗之前,汗津津黏糊糊,一盆水洗透,仿佛招来了八面风,凉爽惬意,上床睡觉,一觉到天明。
  学校里,老师让孩子们借水纳凉。几十个孩子,在两间茅屋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火炉”。于是轮流值日,从井上抬水洒地,一瓢一瓢把水泼在地上,一点一点的暑气被赶跑,屋里便骤然凉爽起来。孩子们口渴了,讲台边上放着凉水,便像小牛一样咕咚咕咚地喝个饱,打着嗝,凉气便从腹中上漾。
  放学回到家写作业,先打一桶井拔凉水放在身边,仿佛有了一个电扇,凉气扑面而来。
  晚上睡觉,屋里放一桶井拔凉水,自然吸热,温婉而清凉,保你安稳睡去。
  自然之水,可生凉意;茶水也是如此。凉棚之下,条石几上,一盏茶,两三知己,饮茶话桑麻。茶入口,看似汗上额头,可暑气亦随之而去。宋代梅尧臣在《中伏日妙觉寺避暑》中写道:“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他在此喝茶纳凉,竟忘了回家。
  从前借水纳凉,暑气自然消。如今经常用空调,一离开就受不了,时间长了,容易得“空调病”。因此我更加怀念借水纳凉的日子。
  借水纳凉,不仅是度夏的好方式,也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简约适度的生活,其实既环保又健康。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借水纳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