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报社就是我的家
  报社今年30岁,我今年32岁。这里是我工作的地方,更是我生活、成长的地方,是我的家。
  我爱报社,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在奋斗、在成长、在进步的集体。
  1988年11月1日,《德州日报》作为德州市委机关报在全市人民的期盼中于当时市第二招待所四楼的几个房间正式创刊了。转眼30多年过去,曾经的市二招早已星流云散,而《德州日报》则在一代代德报人的筚路蓝缕下,不断发展壮大。曾经20多人的小团队终于发展成为多达百余人的大集体,将一份只有4开4版的小报,发展成为今天下辖两份报纸、一家新闻网站、多个新媒体平台的权威性、群众性、综合性媒体。
  作为一名德报人,我有幸参与报社近10年间的成长。刚刚过去的10年,很多人说,是传统媒体走向末路的10年,是纸媒消亡的10年,但我要说,这同样是党报党刊奋起的10年,是传统媒体重新向舆论高地吹响冲锋号的10年。
  我爱报社,因为——这是一个让每位成员都能够充分展现聪明才智的舞台。
  作为《德州日报》的一员,我为自己能够在这个集体中发光发热而庆幸。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展现每个人光彩的平台,是一个不断帮助成员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一个人能不能在特定环境中有所作为,首先需要这个环境中有支持个人干事创业的氛围。进入报社的第一天,部门领导就告诉我们,报社是个吃“业务饭”的单位,有本事的人,就能有好的发展。同时,领导经常会鼓励我们,自己提想法,提建议,提思路,只要有利于报社发展,报社就会予以支持。正是因为这种氛围,李玉梅老师带着一支团队,创办了教育专刊,成了报社每年的重头戏。周坤老师组织开设了摄影培训班,各县市区、各部门和单位的摄影爱好者和通讯员纷纷响应。
  作为报社的一员,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中,我看到身边同志们迸发出的创业热情,自己也觉得充满活力,我为自己身处这样一个平台而自豪。
  我爱报社,更是因为这里肩负着党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引领舆论导向的重任。
  “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每一位新闻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党报记者,面对使命责任,我责无旁贷。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就要坚持“阵地意识”。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好的舆论可以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不好的舆论则会撕裂社会、搞乱人心、破坏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新闻舆论阵地没有真空,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去占领,必然被各种错误的思想舆论占领。党和人民如果不能掌握新闻舆论阵地,就可能犯颠覆性错误。因此,作为党报记者,我们必须冲在一线,不断进取,做到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坚决打赢新闻舆论这场争夺战。
  我爱报社,还因为——这里有大家庭般的温暖,有同志的帮助,有前辈的关心。
  1997年前后,我的母亲成为报社的一名员工,2008年就在母亲即将退休前,我应聘进入报社,成了这个集体的一员。对于我,这里不仅仅是单位,更是家这个概念的外延。这里有同事,有领导,更有叔叔阿姨、兄弟姐妹。
  家庭与单位的相同点在于,两者都会为你的成绩感到高兴,鼓励你成长。而不同点在于,当你遭遇失败、遭遇挫折时,家庭会给予你鼓励,单位会给予你包容。而这些,在报社这个集体中我感同身受。记得有一次,在负责一篇重要报道时,我出现了错误,给报社造成了损失。但事情过去后,领导依然让我继续承担重要的报道任务,依然相信我的工作能力,让我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爬了起来。
  在报社工作的10年间,我从一名对报纸无比陌生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一名相对合格的党报工作者,这其中有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部室领导前辈,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改稿件,给我讲解采访、写作的思路,离不开报社领导不断给予我信任,把一次次重要的报道任务交到我的手中。正是在这些帮助和信任中,我逐步成长。
  时光如流水,转眼30年。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既是在为报社这个大家庭庆生,也是在展望未来。相信在将来,报社依然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时代大潮中书写新的篇章。希望在新的篇章中,我还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报社的一员,真好。
  □王贺(作者系德州日报记者部副主任)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报社就是我的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6 版:笔墨写春秋 丹青寄深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