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难忘共同好时光
  转眼《德州日报》迎来了30岁生日。回想我与《德州日报》的交集,已有26年光景,真是感慨万千!可以说,我几乎见证了她整个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不,是她助我一路成长、进步,是我的良师益友。在今后的岁月里,她将继续伴我前行,指明我人生的方向,带给我知识与力量。
  我与《德州日报》真正建立感情,当从1993年下半年写新闻开始。那时,我瞅报纸,报纸瞅我,一瞅两瞪眼。后来慢慢上了道,小豆腐块开始见诸报端,真高兴啊!我的信心大增,见报的稿子也一天天增多。一天,报社的崔宇山老师打电话找我核实一个数字,一听我是刘月新,他愣了愣说:“我以为刘月新是个男的。 ”
  那时庆云到德州的路况不好,坐长途汽车需要颠簸三四个小时,我搞新闻一年多还没到过报社,也在情理之中。后来,报社搞特约记者制,即每个县推荐一名重要通讯员,由报社和县里双重管理,我也忝列其中,因此就多了向报社老师学习和接触的机会。当时规定特约记者一月一次例会,后来改为两个月一次。有一次,我早晨坐车去报社,11点多才到,那时报社还在湖滨南路老社址。进会议室要路过蒋晓萍老师的办公室,当时她吃惊地望着我,站起来随手拿一把梳子给我,让我赶紧梳理一下蓬蓬菜似的头发,满眼都是爱怜的目光。
  还有一次,例会推迟而我却忘记时间,按时来到报社。那是个周末,在院子里碰到李绍国副总编,他一愣,继而就走进办公室,打电话把蒋晓萍老师从家里叫过来,留我吃午饭,然后又骑自行车把我送到汽车站。我执拗不过,很是过意不去。一路我就想啊,报社的老师们真好,待我如亲人。
  渐渐地,我对各种新闻体裁都比较熟悉了,素材积累也越来越多,写得就多,发稿率也就越高。庆云县因机构改革,精简部门和人员,宣传部有五六年没进新人,新闻科就我一人单打独斗。我觉得人少不是我的事,该报道的新闻报不出去那就是我失责。于是我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到第二天上班前把稿子投进邮局信箱。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一次开会,朱爱国编辑对我说,你注意过没有,你近期发的3篇通讯有什么特点?我这才恍然大悟,朱老师是按系列报道来处理的,从做标题到版式都很用心,我心里一阵感动。那几篇的标题记不太准了,后来,还有几篇通讯也是按系列报道处理的。
  搞新闻宣传的10多年,我最忙碌,也最充实、最快乐,收获最大。 《德州日报》这个市委机关报平台,成了我辛勤耕耘、施展才华的沃土。在这里,我除了发消息、通讯、言论、特写,还发小散文。
  说起小散文,我忘不了1994年3月12日,在四版头条发的“米面馍”,那时报纸还是四开四版,我那篇小散文五六百字,但处理得很醒目、精致,大红的标题,名字下方配一幅红色插图——小村妮喂鸡,好看极了!我记得那是赵红卫编辑负责的版面,后来见面她还为此稿表扬过我。说实话,当时搞新闻宣传任务重、压力大,几乎没时间写些闲适的东西,但那篇小稿的发表,唤醒了我的文学梦,为我后来业余散文写作打开了一扇门。接着,我陆陆续续在周末版发了不少软新闻,像在一版头条发的《徐家村里数“星星”》《古老的民谣一辈辈唱》《瞧,这一家子》等,现在想来,这不就是散文吗?
  在新闻宣传中,重大事件是新闻报道的重点之一。在我的新闻写作生涯中,就遇到过一次重大事件,锻炼了我,考验了我,也成全了我。
  1996年的8月初,特大洪水威胁着漳卫新河这条泄洪河。 33年未见的特大洪水,多年失修的河堤,共同形成了德州沿河五县市的大隐患。庆云县在下游,最危险。时任德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官延水,带领几十人的新闻采访团一路从上游来到庆云县。庆云县军民抗洪抢险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了领导和记者们。当时县领导一致让我介绍情况,说我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市领导当场拍板,第二天《德州日报》发头条,报道庆云军民抗洪事迹,其他新闻媒体也跟上。当时已是傍晚时分,我就躲在堤下一辆车里写稿,李绍国副总编当场审稿,然后就找单位发传真。李总编不放心我一个人深夜到处跑,就开着报社的车陪我一起找,最后在县公安局的指挥中心把稿子发了出去。后来说起此事,王凤春老师说,那天他是值班编辑,等收到稿子,排好版又签完版,已是凌晨3点。
  因为采访团的到来,也因为这个头版头条的发出,以后再报道庆云县抗洪的稿子,写几篇发几篇,后来我数了数,共在《德州日报》发了15篇。就是这次抗洪报道,我被县委、县政府荣记个人三等功。也因为这次抗洪报道,报社派时任记者部主任的隋力来到庆云县采访我,3天后回去写出一篇长篇人物通讯《她,这样工作》,在一版发出。我当然知道,这篇稿子,是对我工作的充分认可,更是对我的鞭策与鼓励。
  《德州日报》从诞生以来,一直站在舆论的最前沿,对全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尽情地鼓与呼,功在千秋,彪炳史册。时值《德州日报》30周年生日,作为曾经的报社一分子,我衷心祝愿我们的报纸办得越来越好!祝愿报社的各位老师,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我会永远记住我们共同的好时光!
  □刘月新(作者系庆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难忘共同好时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5 版:笔墨写春秋 丹青寄深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