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同心奋斗 难忘8年峥嵘岁月


  我于2001年1月到报社担任党组书记、总编辑,于2009年春天离开报社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
  8个春秋,峥嵘岁月。
  这是共同奋斗、留下闪光足迹的8年。《德州日报》由创刊初期四开四版周二刊,发展到对开八版周七刊,《长河晨刊》由周二刊发展到周七刊;办公地点由一处增加到两处,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职工队伍由最初的24人发展到现在的140余人, 3名同志获得泰山新闻奖提名,列当时地市报之首;新闻宣传不断取得新突破;报业经营突破千万元大关,报纸发行量突破6万份。
  这是同甘共苦、建立深厚感情的8年。回首当年,当事业有了新发展,同志们业务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当我们的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赢得各界赞誉时,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种奋斗的幸福、进步的愉悦、成功的欣喜,是我最大的快乐。难忘和大家一起研究题目、加强策划,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留下了一批记录时代的精品力作;难忘与同志们共同创业、攻坚克难,取得报业经营、印刷发行的一次次新提升;难忘和班子成员一道坚持以人为本、团结干事,打造了一支能打善拼、敢战必胜的新闻队伍。
  与同志们一起策划,一起讨论,打响一场场新闻战役,推出一篇篇精品力作,分享创作的快乐
与大家一起策划,打好重大新闻战役,共享奋
  斗的自豪。
  2002年春,市委推出发展经济新战
  略、新思路、新举措,第一季度经济社会发
  展势头强劲。为鼓舞士气、加快发展,市委
  要求德州日报推出主题报道。我4月21
  日接到市委办公室通知,当天下午5点进
  行紧急策划,策划会后报社记者立即进行
  采访,奋战一夜,22日就在一版头条挂栏
  “超常发展跨越前进”推出报道《势如破竹
  开门捷》,然后连续在一版头条位置推出7
  篇系列报道《“半壁江山”耸新峰》《春风得
  意马蹄疾》《环境造就新热土》《蓄势待发
  迎突破》《商贸繁荣增势猛》《快马加鞭日
  日新》《众志成城全线红》。该系列报道得
  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誉为
  “宣传中心工作好看又好用的新闻大餐‘八大碗’”。 5月8日到9日,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吴官正同志来德州视察,看了“八大碗”后非常高兴,对德州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大众日报》等省级媒体派记者前来德州采访,报道德州新气象。
  与大家同心创一流,共享打造新优势的快乐。
  狠抓评论工作,把党报旗帜举起来,让党报旗帜红起来,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组织撰写评论。德州日报社的言论开始在省内新闻界产生影响,实现了地市报新闻一等奖的突破,得到市委领导的肯定。省记协领导和省地市报研究会老领导杨兆振、孙兴振给予充分肯定:“《德州日报》不但通讯写得好、有影响,这几年评论进步也很大,举起了党报的旗帜。” 2004年5月,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对《德州日报》做出高度评价:“评论增加,质量明显提高。 ”通讯《一位代表和一部法律的诞生》在2006年度“山东省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中国新闻奖复评暨全国人大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实现了办报历史的新突破。《德州日报》2006年10月12日刊登的通讯《“一盆冷水”泼出活力——看平原怎样打造新兴工业群体》得到了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的好评:“《德州日报》的这篇关于平原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报道虽然只是一个基层县的发展经验,但对我们整个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工作都有着启示意义。 ”
  与大家同心谋突破,共享协调发展的愉悦。
  8年间,在专栏、专题、消息、特写、活动等方面,德州日报社都实现了突破。配合市委中心工作策划的《创业故事》专栏受到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专文表扬;策划推出的《感动德州之人物故事》和《农科园地》专栏,获评山东省新闻名专栏。《现场新闻》和《长河晨刊》工作得到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的推广与肯定。
  与同志们一起攻坚、一起战斗,克服一个个困难,实现一项项突破,分享发展的快乐
  齐心扩大主阵地,与大家共享影响力提升的自豪。
  打好报纸发行攻坚战。在时任市委副书记刘焕立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炳义等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报纸2002年发行量达到5.87万份,以后稳中有增,百人拥有量在全省也是领先的。做大《长河晨刊》,积极推动扩版,由周一到周日每天对开八版。报社还主动顺应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趋势,建立了德州新闻网。
  同心做强报业经营,与大家共享实力提升的快乐。
  选派精兵强将,充实报业经营部门;改革激励机制,竞争上岗,经营部门优先选人;分配向经营岗位倾斜,让为报社做出大贡献的人多劳多得。加强对外联系,拓展创收空间,通过举办联谊会等形式,加强与客户的合作。经过不懈努力,报业经营年度创收额突破1000万元,既还清了外债,又打下较厚实的财力基础。
  艰苦奋斗抓建设,与大家共享条件改善的幸福。
  当时,德州日报社在湖滨南路旧址办公,空间狭窄,印刷厂机器陈旧,很多同志在外租房子住。为了加快报业发展,胡成华、马琳、李君等同志,呕心沥血、不辞辛劳保质量、赶进度,敬业精神令人感动。经过不懈努力,在前任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报社建成河东开发区新址,在报社旧址新建了综合楼,为编辑、记者每人购置了电脑,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和环境。
  与同志们同甘共苦、育才树人,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团结共事的班子,分享进步的快乐
在开发区新址建设宿舍楼3栋、在湖滨南路旧址建设宿舍楼6200多平方米。很多同志得知要建宿舍的消息,纷纷奔走相告,称赞报社领导班子为大家做了一件大好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解决了聘任人员的社保待遇问题。本着鼓励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为2名同志解决了编制问题。推进以干部聘任、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为主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出台实施了有关改革方案,报社成功组织了3轮改革。
  真心关爱,赢得人心;共同创业,凝聚合力。8年发展史,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锻造了一支敢打能胜的队伍、一个团结一心的班子。
  难忘纪风林、王明溪、宋卫中、蒋晓萍等老同志,或殚精竭虑谋创收、抓精品,或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奋斗到退休,或始终关心报社发展直至生命终点。
  难得李长征、赵红卫、王凤春三位同志先后获得泰山新闻奖,创下全省地市报的一个纪录,也是德州日报社的历史荣耀。
  难得德州日报社印刷厂,在狭小之地,以20多人的队伍,长期在省内争先进、受表彰。刘春民同志带领职工,内抓印刷质量,外抓经营合作,印刷质量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王琳在全省排版大赛中夺得冠军,并跻身全国前八名。
  难得广告经营队伍茁壮成长,令人刮目相看。李好升同志稳健持重,高铁周、张志勇等同志从记者转型为经营人员,懂新闻、会创收,迅速成为经营骨干。
  难得一批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同志成为报社发展的支柱。陈燕、耿琳、孔瑗、朱爱国等同志在不同领域成为骨干;入社不久的刘同江、杜华江同志锤炼特长,在言论写作上做出成绩;杨德林、尹滨、周坤、宋延涛、孙玉海、王秀青、李根等同志能独当一面。还有《长河晨刊》获得省三八红旗集体的“五姐妹”集体以及其他一些年轻同志,都在报社事业发展中锻炼成长。能与这支队伍共同进步,是我最大的骄傲和自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德州日报社的8年,和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使报社事业有了新发展,我感到非常自豪。当前,新闻事业发展迎来新时代,相信《德州日报》在报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创新发展,再创辉煌!
□齐传海(作者系德州日报原党组书记、总编辑)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同心奋斗 难忘8年峥嵘岁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1 版:笔墨写春秋 丹青寄深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