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莹
12月初,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揭晓并于北京颁奖,我市作家王照杰凭借散文集《给女儿的九封信》荣获散文奖。
王照杰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作家协会主席。他用细腻朴素的文字、真挚恳切的语言,将深沉厚重的父爱诉诸笔端,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强烈共鸣。
文学是温暖明亮的心灵慰藉
1970年,王照杰出生在陵县(今陵城区)西王寨村。父亲常年在离家数十里的公社工作,大哥在王照杰刚刚满月时就去了外地。母亲成为王照杰第一位文学启蒙老师。“虽然目不识丁,不知文学为何物,但我的母亲记忆力超人,在口口相传的农村,仅仅靠记忆力就能吟唱300余首鲁西北民谣,有些甚至长达上百行。 ”王照杰说,儿时许多黑暗的夜晚,都是在母亲吟唱的歌谣中入睡的。这些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乡村歌谣培养了他的文学气质,也让他对于韵律、乐感和诗歌无师自通。
自13岁父亲去世后,王照杰一边上学,一边种地。过早地体味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少年时代的王照杰开始用诗歌来表达生命里的喜怒哀乐。“碧绿的麦浪上是一缕缕和煦的金黄的阳光/和煦的金黄的阳光里人字形南雁北翔/南雁北翔带来新的希望/新的希望充溢在碧绿的麦浪上。这是我14岁那年写下的一首短诗。文学之于我,是温暖而明亮的心灵慰藉,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失望落寞、不知所措的人生低谷。 ”王照杰说。
高考落榜后,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王照杰白天打工挣钱,晚上读书学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90年考入南京农业大学金融系。
以写信的方式引导女儿健康成长
1994年大学毕业后,王照杰进入中国银行威海分行工作,10年后调入位于青岛的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
2007年8月的一天,妻子对他说,女儿因为家里没有大房子、没有车子而不满意,王照杰这才意识到,长期两地分居生活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于是第二天抵达青岛后,他写下了给女儿的第一封信《关于梁月家的房子与车子》,并于其后近10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给女儿写下了13封信,其中第九封信获得了青岛财经日报“我与孩子一起成长”大型征文活动一等奖,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这些信以平等的沟通方式,对女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对日常生活中的不当言行加以纠正,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身为父亲,他虽然焦急却始终保持克制,父爱如山的温暖厚重、斟酌再三的良苦用心和不被理解的丝丝酸楚,浸透在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今年8月,王照杰将这些书信和其它诗歌散文作品,交由中国书籍出版社结集出版。
中国金融文学奖由中国金融作家协会设立,是中国金融文学界的最高奖项,每四年一届。《给女儿的九封信》以让人动容的情感深度、务实致用的学识思考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赞赏,一举夺得散文类最高奖。
故乡是无穷无尽的灵感源泉
“多年来,我所有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甚至小说,几乎都是与家庭、与工作、与生活、与自己直接相关。写给女儿的信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今后,我还会继续给女儿写信,与孩子一起成长。 ”王照杰说。
去年,王照杰从青岛调到济南工作。济南与德州两个城市有着许多相近甚至相同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对于故乡童年往事的追忆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又创作了一批关于故乡的诗歌与散文。“我的老家是一片贫瘠的盐碱地,但或因如此,才造就了故乡人民勤劳朴实而又不失乐观与幽默的品性,才保留了自古以来的乡土文化传承。这些是我无穷无尽的文学灵感源泉。 ”王照杰说,他正在着手创作一部以济南、德州为背景的中篇小说,题目叫做《理想之城》,未来希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家乡这片文化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