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千年古镇四女寺
□时云山
  四女寺位于武城县城东北20公里处,卫运河右岸。这个千年古镇始建于西汉时期,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名字的由来
  四女寺名字的由来,缘自一个美丽的历史传说。相传,西汉景帝时,此地叫安乐镇,镇上有一对乐善好施的傅氏夫妇,年届五十,膝下只生四女,皆姿色出众,聪慧过人。因父母无男儿,四姊妹为侍奉双亲,改着男装,矢志不嫁,共祝二老长寿,同时为表心愿,各植一槐,对天盟誓:“槐枯则嫁,槐茂则留。 ”为争养双亲,四姊妹各暗中用热水浇别人的槐树,以期烫死,免得贻误姐妹青春,哪知槐树却更加繁茂。四女同室事亲,朝夕焚修,日夜诵经,卷不释手,以祝父母长寿,遂修道成仙,举家超升。人去迹存,4棵槐树依然亭亭玉立,世人遂改安乐镇为四女树。后人为纪念四女,使其孝德世代相传,便为其建祠塑像、树碑立传,后又将四女树更名为四女寺,一直沿传至今。
  这个传说的正式出处,是清康熙年间的一篇文章《山东四女祠记》,出自《虞初新志》第五卷。在明朝成化年间,四女寺已经建祠、树碑、塑像,祭奠四女仙姑与傅公傅母,成为一方名胜,影响了一方民俗。
人才辈出的郭氏家族
  四女寺郭氏家族是远近闻名的世家望族。郭家并非四女寺土著,但也是德州区域靖难之役前不多见的原住居民。世祖郭仲彬,原籍保定府良乡县,元代至正年间担任恩州达鲁花赤(元代州官称谓)。在恩州达鲁花赤任上,郭仲彬剔弊惩奸,深受爱戴,任满,老百姓请求让其继续留任,后卒于此,葬于四女寺卫河之东、减水闸之南。其后人也以四女寺为家。明清两朝一直到近现代,郭家子孙人才辈出。明朝出了两位高官,即都御使郭麟、郭镗父子;清代出了知名学者郭种德。
  民国《恩县志》收有郭仲彬和郭镗两人的坟墓照片。四女寺的村民们口头有谚:运河十八弯,弯弯有圈,圈圈有坟,坟坟出名人。
四女祠与佛光寺
  四女寺作为运河名镇,自古商贾云集、寺庙高耸、街道宽敞、店铺林立。但由于多次兵水之灾,多数古建筑已湮灭无迹。
  四女祠位于四女寺村东运河南岸,有南楼3间,楼下塑立四女仙姑,楼上供奉傅公傅母。西房3间供看庙人住。楼东有南房3间存放道场用品。每年正月十五做道场,四乡妇女多来朝拜。大门西房北头有古槐一棵,高数丈,树干中空。槐树下扣着一口大钟,两米多高,传说是从运河漂来的。西房于1948年拆除,南楼于1958年拆除。
  在四女祠东侧不远处有一座石佛寺,很大,俗称八十一间石佛寺。相传,一名大德高僧云游至此,见人们膜拜四女,有感当地民风淳朴和对孝行美德的虔诚,故在四女祠左近建寺。从此,祠寺交相辉映,参拜的人络绎不绝。清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四女寺时,远远看到运河南岸佛光闪闪,祥云缭绕,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好一个佛光祥和之地。遂命靠岸停船,亲自到石佛寺敬香礼佛,并将石佛寺改名佛光寺。该寺在1953年春和1957年冬,两次拓宽大运河时被河道占去。
  近年,武城县及四女寺镇在原佛光寺东南重建四女祠和佛光寺,已成为当地著名旅游景点。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千年古镇四女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