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航本报通讯员曹雪
今年初,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合唱戏剧比赛结果揭晓,来自德州二中等5所学校的师生为我市夺得7个一等奖及2个个人优秀奖。一等奖数量与3年前的上一届比赛相比翻了两番,标志着全市中小学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多元补充,破解美育师资困局
前些年,我市中小学美育工作深受师资问题困扰。“学校最缺的,就是专业的美术、音乐教师。 ”德城区一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语文、数学老师兼职教美术、音乐绝非个别现象。
师资匮乏直接导致美育课程开设不足,即使开设了课程,也缺乏创新力,课堂活力不足,很多有天赋的学生才华无法施展。
基于此,我市各级教育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促进美育师资“配齐提质整合”。我市在去年的教师招聘中,适当扩大音体美专业教师的比例;此外,不断拓宽教师补充思路,以政府购买服务、后备教师招聘、合同制教师招聘等方式,让美育专职教师有了源头活水。“支教的音乐教师一来,就把钢琴抬到教室里上起了课,孩子们可喜欢了。 ”夏津县苏留庄镇中心小学校长刘朝霞说,去年县里安排两名音乐专业的师范生来校实习支教,农村孩子第一次学会了看简谱。
课程结合社团活动,让“美”在校园扎根
“开展舞蹈戏剧等美育课程,不仅可以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还能培养有艺术鉴赏能力的青年一代。”市教育局体艺卫科科长王开明说,美育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引起重视。
为此,各学校在积极尝试。陵城区组织城区音体美专业教师,采取“走教”的形式到农村学校任教;乐陵市杨安镇中心小学邀请有艺术专长的家长参与美育课程,建起家校联动的美育网络;经开区赵虎镇郝庄小学、刘汉小学则“牵手”德州学院,后者每周都会派大学生前来教授音乐、舞蹈等课程。
在素来重视美育的德州二中,艺术节已经是展示学生才华及学校美育成果的重要平台,至今已举办过9届。校长李本禄表示,学校通过艺术节、作品展、讲座、鉴赏课和模块工作室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人文素养,把美育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随着“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工程的推进,中小学艺术专用教室配备率大幅度提升,教育器材与课外活动场地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师资、场地问题解决了,美育课程开足了,社团活动搞起来,才能让‘美’在学校扎根,让艺术之花开遍校园。 ”王开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