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开展“寻找武城最美文明交通参与者”活动
■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大力弘扬公平正义,积极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使“我文明,德州文明”蔚然成风。
古人云,“礼本非一时一世而成,积久复习,渐次修整,而后臻于大备。 ”文明创建的过程,是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彰显城市品质和活力的硬杠杠。
城市因人而立,人是城市文明的灵魂。近年来,武城县积极推进“我文明德州文明—争做文明有礼武城人”活动,以全民参与带动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文明建设,涌现了一批批体现“武城精神”的重大典型,一道道亮丽秀美的文明风景为武城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城市文明的根本体现在于人的基本素质。深入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潜移默化的社会系统工程,要让文明行为在群众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必须谋在远处、做在细处、干在实处。 ”武城县委书记张磊说。
移风易俗,让新风尚浸润千家万户
禁止雇吹乐人员,由村委会提供音响哀乐;不再使用孝白,由村委会提供孝章;烧纸天数缩短、取消三拜九叩……武城县郝王庄镇草屯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后,对村里的殡葬改革作了八项规定。
与许多农村一样,过去的草屯社区,有了白事,敲敲打打、吹吹唱唱等花样繁多。而且多数群众碍于面子,互相攀比,有的家庭虽不富裕,也跟风大办,不仅造成很大浪费,对老百姓也是很重的经济负担。
“自从推行殡葬改革以来,一件白事可为事主节约费用 3000元到 5000元。同时,对按新规定办丧事者,村委会还会给予一定补贴和服务。 ”草屯社区党支部书记崔洪卫介绍,在提倡“薄葬”的同时,大力倡导“厚养”,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放孝心宣传册、张贴宣传栏、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榜”、“好儿子、好女儿”等评选活动,宣传“敬老、爱老、助老、孝老”,提倡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心,注重生前厚养,使村民思想逐步从“攀厚葬”到“攀厚养”上来。
在广运街道果里村,有一座1984年建的名为“劳动人民纪念堂”的祠堂,村里有人去世骨灰盒全部进祠堂,不入棺土葬,出殡不办酒席、不雇吹鼓手,只有“大锅菜”。“经过这么多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到在老人生前尽孝才是真孝、大孝。 ”果里村党支部书记史光坡说,伴随“四德”工程和移风易俗活动的推进,群众逐渐改变了“厚葬薄养”的观念,转而“厚养薄葬”,让老人生前颐养天年、死后丧葬尽量从简的观念已得到群众普遍认可。
移风易俗树新风,关键在于破旧立新。为此,武城县在全县393个行政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破除婚丧嫁娶活动中的封建迷信、低级粗俗、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同时,制定印发了《关于武城县移风易俗红白事工作的考核办法》,对工作不力、铺张浪费、风气低俗,造成群众不满意的村,村党支部书记延缓晋星;情况严重的,村党支部书记降星,对所在镇街、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提倡‘薄葬’,办白事不请吹鼓手,不摆酒席,不用孝白,一切程序由红白理事会操持,从简办理;注重‘厚养’,提倡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心,把心思和钱财用在孝敬老人上,厚养薄葬树立起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自觉参与,让文明遍布城乡每个角落 “婚礼节俭操办酒席,不相互攀比”、“夜间会车请关闭远光灯”……即将出版的武城县《文明你我行》宣传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文明服务、文明言行等数百条文明行为,涉及社会行为、家庭生活、个人言行等各个方面,并列出常见不文明行为进行对比。
谈及画册的创作过程,武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耿建强介绍,武城开展了“‘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我们找、我们评、我们改”征集评选活动,带动了5万多家庭、20多万城乡居民共同参与。画册对征集的120多万条文明与不文明行为和5万余条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编排、校对,印刷成册后将发放到机关、农村(社区)、学校等。
“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征集评选活动的开展,是武城县推进“我文明德州文明——争做文明有礼武城人”活动的具体实践。秉着“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城市形象”的理念,武城在城区、农村、学校3个层面开展了24项活动,旨在推动城乡共建、全民参与。
在武城县第一届“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上,来自全县373个行政村的938个家庭荣获第一届“星级文明户”荣誉称号,用老百姓身边的真实人物、真实事迹调动人民群众建设文明乡村的热情,让老百姓自觉参与到乡村文明建设中来。
一个文明户带动一个村,一个行业带动一座城。今年以来,武城又开展了文明城市、文明行业等6大创建活动,以及提升乡村文明、文明社会风尚等4大行动。同时,出台了《武城县文明单位管理办法》、《武城县文明单位考核标准》,健全完善了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和动态管理评价考核机制,激发了机关干部创优争先的激情。在山东省第一届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该县陈仲魁家庭、顾华兴家庭获此殊荣。
打造文明风景,武城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正在向精细、精品要成效,不断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和习惯化。
崇文尚德,让“好人”温暖每位居民
13岁起照顾患病母亲和弟弟的孙立荣被评为“山东好人”2015十大年度人物,是我市唯一入选者;柴文莉、刘娥、刘春梅、赵振华4个家庭荣获德州市第一届文明家庭……不断涌现的道德模范,用他们的行动和爱心感染着40万武城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我的背后,是更多‘好人’的奉献。 ”孙立荣说。
好人背后“好人”多的武城现象,绝不是偶然。武城不断健全“好人”褒扬机制,坚持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社会保障三位一体;每年拿出真金白银对评选出的“武城好人”进行表彰,镇、村两级定期上门慰问“好人”;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为贫困“好人”提供政策支持、帮扶资助……不仅如此,还涌现了爱心联盟、慈善义工等公益组织,带动普通群众参与到关注弱势群体中来。
同时,武城把发现好人、评选好人的权利交到群众手中。开设“好人随手拍”微信平台、打造电视访谈栏目《面对面》、儒学讲堂进社区单位……一系列举措激发了全民向善的活力,叫响了“武城好人”品牌。
2016年,武城县“善行义举四德榜”上榜人数达到27万人,群众上榜率72%以上,农村“四德榜”实物榜覆盖率100%。
□陈峰 吴华 王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