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她的书画作品清新、明快,富有灵气和诗的意境——
孙立燕:文心静气寄山水
作者:张晓航




  □本报记者 张晓航
  几乎每天一大早,孙立燕都会提前许久到达单位,在书画教室的长桌上铺满宣纸。晨辉映照下,纸面泛起温煦的光,让她想起不久前在英谈古寨的那个清晨。她提笔蘸墨,勾勒出葱茏的远山、云间的人家和潺潺而下的溪水,扑面而来的是诗的意境。落款处的蝇头小楷亦是淡雅、清秀,文气十足。
  她并非科班出身,没接受过专业美术教育,靠着课余时间拜师与自学,做到了书画双修、花开两枝。孙立燕说,对她而言,绘画写字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如同呼吸,书画在纸上,更在心里。

  农村女孩的绘画梦想

  1978年,孙立燕出生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宋官屯镇陈段庄村,父母都是农民。她画画的爱好仿佛是天生的,还不认字时就喜欢拿着树枝在院子里的土地上信手涂鸦;等到上学后,她拿着攒了好久的零花钱去镇上买蜡笔,为语文课本上的插图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父母虽支持,但不知该如何引导;读小学、初中时,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师,偶尔上几节美术课只能学些最基础的东西。就这样,孙立燕的绘画梦想一直靠课余时间的自学与练习承载着。
  初中毕业后,孙立燕考入陵县师范学校(今德州幼儿师范学校)。在师范专业,美术课多了一些,素描、水粉、国画及油画均有涉及,但都是浅尝辄止。很明显这不能满足孙立燕,于是课余时间她在绘画上下了更多功夫,每次美术课后,其作品都被老师留下作为范本。
  1997年毕业后,孙立燕被分配到宋官屯镇中心小学(德开小学前身),成为一名数学教师。虽然从事的工作与书画之间有些距离,但她从未打算放弃,依然坚定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得遇良师,研习经典

  孙立燕说,书画之路上最幸运的是有多位良师相助。为提高技艺,她曾多次拜访吴山石、吴想成、张子健等本地书画名家。几位前辈耐心指点,给了她诸多建议,并邀请她参与德州市美协、书协组织的公益讲座,对她的勤奋与悟性评价颇高。
  渐渐地,孙立燕将重心放到了山水画上,在她眼里,山水画中有风景、有生命、有哲学,方寸之间世界无边,吸引她去探寻。
  求教名师的同时,孙立燕刻苦练习,去书店买书研究,买画册临摹,至今家中画册已有上百本,每天很早起床,熬到半夜,工作及照顾家庭之余的所有精力都倾注在手中的画笔上。即便是很累或者很忙的时候,暂时搁下画笔的她也会去看看别人的画,视为一种休息。
  孙立燕喜欢从经典中汲取营养,《芥子园画谱》《石壶论画语要》是她的案头必备,时常对着龚贤、倪瓒、王翚、王原祁等古代名家的画反复临摹,一点一滴积累。
  孙立燕以其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善于寻觅生活中的美,街边的树枝、公园里的石刻都能为创作提供灵感。趁着寒暑假,她游历名山大川,去观察山的肌理、树的轮廓、云的姿态。孙立燕说,山水画创造的意境是“可久居可游玩”的,其笔之所向,也是心之所往。她曾在一些山村里,遥望星汉银河,聆听鸡鸣犬吠,树上的柿子随手可摘,虽没有电视和网络,生活却更充实了,静下心来作画,灵感也会源源不断涌现。

  书画双修,花开两枝

  对孙立燕来说,真正练习书法并没有太长时间,但很快便沉醉其中。“读师范时倒是上过一周书法课,不过学得很浅,近两年为了给画题字才认真练的,但练起来后觉得乐趣无穷,停不下来。 ”
  同绘画一样,孙立燕依然选择师从经典,注重博涉兼收,篆隶楷行草均有涉猎,《书谱》《兰亭序》《圣教序》都被她当成“教材”,半年内仅《兰亭序》就临摹了近30遍,“每写一遍都感觉用尽了浑身力气,每写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 ”
  勤奋与悟性让孙立燕进步很快。如今其作品用笔干净爽利,结体劲健古雅、舒朗端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内在的气韵之美。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书画道路上,孙立燕靠着发乎内心的热爱以及执着、勤奋,手捧梦想走得越来越坚实。她多次参与各类画展,在多次比赛中获奖。2008年,绘画作品《忆江南》在“感动中国——全国小学美术老师书画作品大赛”中获一等奖;2011年,绘画作品《春》获“天砚山杯”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优秀奖;2016年,书法作品在第二届山东省农民书画艺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采访的最后,孙立燕特别感谢了所工作的德开小学,学校特意设立了书画教室,供她及其他爱好书画的教师使用,“每次看到那几张长长的大桌子,都特别兴奋。 ”2014年10月,来自澳大利亚的14名校长来学校考察,孙立燕负责准备的30余件书画作品,受到澳大利亚友人的喜爱与称赞。说到这,孙立燕脸上写满成就感。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孙立燕:文心静气寄山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文化德州·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