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营(中)与员工探讨机械产品网上平台建设。记者周坤摄
□本报记者高红岩
在阿里巴巴官方网站搜索引擎输入“聚能”,山东聚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一目了然——卡盘、光电式巡边器、拆卸楔铁……这些普通老百姓不大接触的机床附件产品从平原产出,走向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去年的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这让公司总经理张国营颇为自豪。
与此同时,山东嘉泽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培育的金叶榆、红叶白蜡、火炬树、中华太阳李等各种苗木也正畅销全国各地。创办这一公司的武城小伙孔凡伟将年产值做到500多万元。
张国营、孔凡伟……活跃在德州创业热土上的他们,有着相同的第一身份——农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出台的优惠政策为农民创业提供了更多机遇与保障,也让更多农民加入创新创业的行列。
农民创业正当时
9月9日,参加完县里组织的就业培训,平原县恩城镇农民马俊爱拿到了由省人社厅与省财政厅印发的“绿本”——《山东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合格证书》。马俊爱在参加此次培训的41人中有些特殊,今年39岁的她是最年长的一位。
但在马俊爱看来,年龄并不是问题。这次以电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县里专程邀请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前来授课,只有初中学历的马俊爱光笔记就记了厚厚一本。
不久前,她注册了自己的淘宝商店,店名叫“爱君衣柜”,主要经营女装、小饰品。马俊爱介绍,培训班的授课很管用,在店铺的日常维护中都能用得着。这一经历也让她更有成就感,“对于网购,村里很多比我年龄小的都没我知道得多,我现在可是‘门清儿’。 ”
因为平时要照顾孩子上学,马俊爱一直想在家门口做点生意,可是苦于学历不高和缺乏技术。今年5月,平原创业培训班的组织人员到恩城镇做宣传,马俊爱果断报了名。
在平原县人社局就业办培训科主任于秀艳手上的培训人员名册可以看到,这一批次的41名学员中,基本都是来自于乡镇。
据市人社局等部门统计,我市共有农村劳动力220万人,其中65%以上以省外、县外务工为主。现在,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创业成为更多农民的新选择。
崔坤,平原县海达电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之前的打工岁月,他曾经在威海干过装修,也曾供职平原县某电动车生产企业。也正是之前的打工经历让他看到了电动车的发展前景,决定自己干。
照他的话说,“在外打工,工资虽然不算低,但开销也大,我一直琢磨着自己当老板,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平原县三唐乡在土地、税收、银企对接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他。 2010年,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专攻低速电动四轮车领域。现在,企业生产的低速电动车已经成功打入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的广大农村市场,销售额达到3500万元。
农民创业底子相对薄弱,资金、技术都是拦路虎。据了解,除了组织创业就业培训,我市的创业者一次性能拿到1.5万元的创业补贴,以及最高额10万元的贴息贷款,在证照办理方面,工商、税务等部门协调,实现“一条龙”跟踪服务。
在创新中“掘金”
张国营的另一个身份是平原县王凤楼镇官赵李村党支部书记。这个脑子活、路子广的当家人年龄虽不算大——34岁,却给村里办了不少事。“以前娶媳妇,村里的土路,婚车都过不去,”他上任后给村里修了柏油路,安上了路灯。
自从18岁那年,学业失意的他没能考上高中开始,他开始经营小买卖,办过炼油厂、木片厂、有机肥厂,在成立聚能之前他一直经营建筑外墙包装生意。就在去年,一次义乌之行让他有了新的规划。
平原有80家绢花小企业,这一靠农村廉价劳动力托起的行业,每个绢花工人一个月最多能拿到1000元,利润的大头却给了义乌的外贸公司。
跟绢花产业异曲同工的是平原的机床附件产业。山东征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平原县体量最大的机床附件生产厂家,辐射带动了更多企业加入这一领域。据张国营考察,在平原,小型机床附件企业有200家左右。
改变“自己的东西别人挣钱”的局面,张国营决定要“拿自己的东西挣别人的钱”。
在平原县创新创业园,创业环境让张国营的创业信心更加坚定——租金免费、办公设施齐全。 2015年,聚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这里成立。“我们把这些分散的机床附件加工企业拧成一股力量,把平原作为一个整体推介给全世界。现在都提‘互联网+’,我们这是‘互联网+’当地特色产业。 ”张国营说。
现在来看,他的设想是成功的。已经有澳大利亚的客商到平原考察市场,还有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客商要求前来。这催生了张国营建机床附件产业基地的想法,“下一步打算建设占地3万平方米的机床附件产业基地,配套现代化网仓,更好地聚合这一行业的力量。 ”
在海达电动车,最近一款光伏电动车卖得挺火。车顶覆盖太阳能电池板,这块电池板制造的电力能增加续航20公里,省电又环保。“因为我们面向的主要是农村市场,老百姓居家过日子要的就是经济实惠,我们在改进车型时加入这些因素,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 ”崔坤介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是创业的灵魂,这一点记者在采访中感受颇深。农民创业的初级阶段,往往存在创意传统化、项目同质化现象,但真正要想走上持久发展之路必须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创业带动更多农民就业
平原县腰站镇的孙宝明是平原县海达电动车有限公司的技术“大拿”。 2013年以前,他在天津某电气焊工厂打工,现在,凭借纯熟的技艺在海达坐到了车间主任的位置。
在海达,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是像孙宝明一样的返乡农民工。在外地务工的经历让他们的技术日臻成熟,现在他们不再背井离乡却能拿到与在外打工相当的收入。以孙宝明为例,他每月收入5500元,这与在外务工的工资待遇相差不多,离家近的便利条件还方便照顾年迈的双亲。
在武城县四女寺镇,孔凡伟的嘉泽园林有限公司不仅让他在园林产业领域做大做强,还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2014年,家乡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孔凡伟决定返乡创业,他筹资1000多万元,承包了612亩土地种植园林,成立山东嘉泽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县里的创业优惠政策帮助他渡过了在起步阶段的资金、土地、水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难关。
不断探索之下,孔凡伟靠直营销售、渠道销售、网络销售“三驾马车”闯市场。如今的嘉泽拥有非转基因中康一号大豆育种基地、大棚新优苗木培育基地、金叶复叶槭基地、高杆海棠基地等共计1500亩,年产值达到500多万元。
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受益的还有当地的老百姓,大量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吸收进来,也带动起周边群众种植园林的积极性。
一直在企业打工的四女寺镇李庄村村民李存良也很看好园林种植这个产业,“在这里打工,每月能拿到1500多元的工资。今后我也想自己种,跟着公司一块发展。 ”
现在,孔凡伟的公司用工范围覆盖周边5个村庄,300余名群众。下一步,孔凡伟还想把公司做大,将基地规模扩大到3000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向农民低价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帮助当地群众共奔小康。
(王玉磊、张大伟、张娜、王晓蕾对本文亦有贡献)
无不良信贷记录可再次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2016年,我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大众创业。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失业人员、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创业。大力发展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各类创业人员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10万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可上浮3个百分点,给予全额贴息;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300万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贷款贴息,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对还款及时、无不良信贷记录的,允许再申请一次创业担保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