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819期 >> 第01版:一版
城乡环卫一体化电话调查结果位居全省前列,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全省“三连冠“,禹城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
文明新风背后的文化探索

辛店镇首届农村青年集体婚礼


张西尧村老年庄户剧团在演出


  □本报记者屈大鹏本报通讯员李丽峰赵帅朱倩倩
  在前不久的全省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禹城获得第一名,实现全省“三连冠”。
  这不是偶然。
  2014年,禹城在全省首创了六风建设工作,提出改善“党风、政风、行风、乡风、村风、家风”等六种社会风气,全面归纳了社会风气改善的整体思路。
  工作中,禹城市全面推进乡镇文化站的改造提升,因村制宜,在全市1007个村全部建设文体小广场和文化大院,厚德园、修德园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场所相继建成。
  文化,正成为禹城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广场舞成了村民和谐的催化剂
  禹城市辛店镇大秦村,刚刚吃过晚饭的村民秦安顺走出家门,招呼老伙计们到村里广场集合,随着音乐响起,村民们跳起了广场舞。“以前大家都不会,晚上也就没人出来跳。”今年70岁的秦安顺是大秦村舞蹈队长,每天组织村民跳舞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大秦村有300口人,青壮年劳力大多在外打工。过去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村子虽不大,但村民之间互动交流较少,几户村民之间还有嫌隙。“以前村子里有人闹别扭,见面了也不说话。 ”秦安顺觉得,让大家在一起跳跳广场舞会有利于矛盾的缓解。
  村民一开始抵触情绪比较大,都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经过秦安顺的一番引导,村民们逐渐从不认同到完全拥护。
  为了教村民跳舞,之前,秦安顺跟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一板一眼学起了舞蹈,学会后再组织村民前来学习。“现在舞蹈队的成员有24人,大部分都五六十岁,年纪最大的有73岁。之前闹过矛盾的,我故意安排他俩一块跳,让他们牵牵手,矛盾自然就缓和了。 ”秦安顺说。
  考虑到大家的身体状况,他作为舞蹈队长也采用了劳逸结合的方法,跳一个半小时的舞,就让村民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趁着这个功夫,给大家上一上课。“我一般讲孝道、讲和谐。来跳舞的老头、老太太有的带着孙子孙女,我就讲给孩子听,教育他们孝顺老人。和谐则是讲给所有村民听的,告诉他们邻里之间应该怎么相处,才能减少摩擦,和谐相处。 ”秦安顺说,为了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孝的含义,他组织过多次活动,譬如给父母洗脚、为父母跳一支舞等。
  为了让村民更好地了解孝道文化,镇上还组织村民到有着中华孝心示范村之称的河南息县弯柳树村,学习当地以孝文化治村的经验做法。
  如今,在大秦村,放眼望去,街道整洁,村民热情、孩子有礼貌,村中一派和谐景象。
  禹城市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关东振说,他们为打造高标准基层文化场所,秉持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规划理念,按照国家二级站标准,全面推进乡镇文化站改造提升。各乡镇将挤占挪用的文化站房屋器材归还到位,全市1007个村全部建起文体广场,配套音响和体育器材4000余件,率先实现全覆盖。
乡村记忆成旅游卖点
  抚今追昔,在修庄村当了28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修德明很感慨,原来村子破烂不堪,野草遍地,自辛店镇连片治理及乡村文明行动开展后,村民在党员的领导下,拔除荒草、铲掉废弃的房屋、修补道路。
  一个多月的时间,推掉100多间土坯房,砍掉1000多棵杂树后,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村中还修建了修德园等村民休闲娱乐场所。“村里非常重视对村民的道德教育,在党员的带头引领下,村民道德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修德明说,村里道路两旁种了许多花,花朵盛开时缤纷艳丽,但即使是孩子,也能做到不采摘一花一草。
  为了提升村民的道德素质,修庄村制定了奖励措施,凡是村民家中有孩子考上大学,村中奖励500元,开表彰大会,为学子带红花,张榜表扬。“别看我们村是个小村,但是大学生可不少,去年村里最好成绩是630多分,今年考得最好的也有610多分。 ”修德明自豪地说。
  而沙河辛村新修建的1800多平方米乡村民俗馆成了这个村子改造后的一大特色,馆内展示了改革开放以前的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过去人民生活劳动的老照片等,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游览,该村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目前,禹城市按照文化阵地有设施、文化活动有载体、文化引领有组织、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三有一满意”标准,文化事业已呈现体系完善、机制健全、投入到位、场所完备、活动丰富、氛围浓厚的良好局面。
  为此,按标准建设市、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夯实文化阵地,成为禹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
  消除空白。对没有文化设施的社区、村,加强督促,加大帮扶,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和活动场地。同时,按照新的建设标准,对原有建筑简陋、设施不健全的农村文化大院进行改造完善,结合基层党建活动室建设,计划再提档升级基层综合服务中心136个,文化广场覆盖率达到100%。以奖代补也是一个主要举措。对建设标准高、作用发挥好的社区、村文化大院,争取省级文化设施建设资助项目,以奖励形式配备一定数量的文化器材。
推行孝文化,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辛店镇张西尧村从2014年开始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村风、民风大为改观。“每逢春节、中秋节,我总会自掏腰包买礼品,跟全家人一起走访村中80岁以上老人。”张西尧村党支部书记谢芝国说。在他带领下,村班子成员纷纷效仿,逢年过节去慰问村中老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这一做法受到村民赞扬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村民们对于孝道的理解。
  村民李奶奶88岁,常年瘫痪在床,膝下有5个儿子,在照顾老母亲的生活起居这件事上却互相推诿。
  但小儿媳妇悉心照料李奶奶,为此还获得了“辛店好媳妇”的称号。谢芝国以小儿媳为例积极劝导老人的5个儿子,他们对母亲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
  谢芝国说,他们每年都要在村中开展一次四德模范评选,让村民选出他们心中的好媳妇、好婆婆,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还领取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
  几年时间,曾经婆媳交恶、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在张西尧村大大减少,村中风气也有了改观。
  为了丰富村中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张西尧村还组织成立老年庄户剧团,自编自演“孝文化”节目,团员均为六七十岁的老人。
  目前,禹城市共举办三期农村广场舞辅导班,辅导农村广场舞队伍64支,17支富有乡土特色的庄户剧团。依托市文化馆送戏下乡活动,在各乡镇集市进行演出60余场次。张西尧村的庄户剧团也在演出之列,平时他们吹拉弹唱,下乡排演个节目,成了老人们平日里的乐事。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文明新风背后的文化探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一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