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爱红在家里写作
电影《奶奶》获奖证书
董爱红(左)在电影《棉花白了》开机仪式上
□本报记者彭彦花
走进陵城区前孙镇一处院落,远远地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正是德州土生土长的作家、编剧董爱红。她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脸上冒着汗,正在桃树园里整理被虫子咬坏的桃子,看到我们后,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计迎上来,热情地在院子里摆上小桌,沏上一壶黑枸杞茶。之后,我们坐着聊起来。
书香里的童年往事
1968年,董爱红出生于徽王镇董窦村。在她的童年记忆里,最温馨的场景就是每天晚上母亲在灯下给她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经年累月地看着母亲捧着书给她讲故事,便在心里种下了爱书的种子。
还不识字时,她就偷偷翻看母亲藏书里的插图。随着年龄的增长,董爱红认识的字越来越多,读的书也越来越多。到了上初中的时候,这位懵懂的青涩少女开始写起了日记,这一写就是30多年,一直坚持到现在——她的创作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18岁的董爱红在德州供销学校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陵县第三油棉厂工作。之后,通过相亲认识了丈夫李付海。婚后,大儿子呱呱坠地,让董爱红忙于生活和工作之间。可是在生活的琐碎中,她却没有忘记在日记中记下点滴的生活感悟。
1998年,董爱红无意中结识了刘凤海、杨英国两位文学前辈。那时的董爱红已在日记本上写了许多篇散文。一次,她把自己的散文拿给两位老师看,两位老师鼓励她积极投稿。于是,董爱红写姥姥的一篇散文《一生的愧疚》发表在文学期刊《鲁北文学》上。处女作发表之后,她激动地把杂志拿给亲朋好友们看,大家读完都被感动得哭了。
崎岖剧本创作路
作品的不断发表,增加了董爱红的信心。她更加勤奋地创作,陆续写出了中篇小说《舐荼》《苜蓿花开》等。杨英国老师看了她的小说大为赞赏,鼓励她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董爱红把小说《苜蓿花开》改成了剧本,可是几经周折,却没有正式投拍,董爱红把这归结为自己创作水平不够成熟。
2004年,董爱红自费去北京电影学院做了一年的旁听生。毕业时,她和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一个学生以及表演系的几名学生一起拍摄了毕业作品微电影《愿》。当时局限于条件,用手持DV进行拍摄,剪辑完之后,存在一大盒卡带里,无法在电脑上播放。毕业回到家乡,董爱红又投入到了照料家人的生活与写作当中。可是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电影梦想,这些年,她陆续写出多部电影剧本。
董爱红的电影梦想,实现得颇为坎坷。 2004年,北京一家电影公司看中了《苜蓿花开》这一剧本。经过几次和董爱红接洽,决定投拍。可是,电影公司给了董爱红几十万的广告赞助要求。当时董爱红的爱人还是一名正在创业的国企下岗员工,面对几十万的广告赞助,两个人只能无奈地放弃。
同年,北京另一家电影公司看中了董爱红的剧本《土匪村后传》,打来电话说要签约,董爱红前去北京两次进行接洽,却也因为费用问题再次搁浅。
2006年,董爱红的剧本《抗日女响马》被北京一家电影公司看中,当时,那家电影公司决定给董爱红2万元的编剧费,那是董爱红第一笔剧本收入。可是剧本却在广电局三审未过,再次搁浅。虽然电影没有拍成,可是电影公司却为董爱红的厚道所感动。
梦想成就精彩人生
经过几年的商海沉浮,董爱红的爱人李付海创办的工厂成为当地知名企业,也积累下雄厚的资本。 2014年,为圆妻子的电影梦,李付海斥资100多万元投资拍摄董爱红编剧的电影《棉花白了》。
2014年夏天,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拍摄,《棉花白了》在德州陵城区杀青。2015年,《棉花白了》成功出售给中央六套电影频道,一举收回投资。同年,好消息再次传来,《棉花白了》在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获评最佳编剧奖。《棉花白了》的成功大大激发了董爱红的创作热情。她又创作出《奶奶》等一系列微电影剧本。 2015年夏天,公益微电影《奶奶》由韩三明电影工作室在德州拍摄完成,在各大网站上传之后,在国内获得一系列奖项。
根据董爱红剧本投拍的这两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大大超出她自己的想象,与此同时,好消息接踵而来,北京有几家电影公司主动向董爱红约剧本。 2016年,经过改编后的《抗日女响马》终于通过广电总局终审。而这一次,电影公司决定给董爱红10万元的编剧费。
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使董爱红的人生成为现实版的励志故事。追逐写作梦想的她终于成长为一位优秀编剧,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爱人的支持让她深深体会到家庭的幸福。写作的成功,没有让她忽略两个孩子的教育:大儿子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军官,小儿子才读小学就显露出写作天分,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在班级传阅。
采访过程中,董爱红略带羞涩地告诉记者:如果自己能够算是有点成绩,完全是爱人李付海的支持。这些年来,不管是投资拍电影,还是影视公司来考察剧本,他始终跑在第一线。即使在下岗那十几年没有任何收入的时期,丈夫也依然毫无怨言地照顾着家庭和孩子们,支持着她的文学创作,鼓励她实现自己的电影梦。
人物简介 董爱红,笔名潇雨,1968年生,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德州电影家协会会员。出版中篇小说集《舐荼》、剧本集《抗日女响马》,拍摄微电影《愿》《奶奶》《背影》。数字电影《棉花白了》已由中央六套播出,公益微电影《奶奶》获天津国际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奖、北京国际微电影优秀影片奖。电影《棉花白了》在美国圣地亚哥国际电影节获最佳长篇编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