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劳务工人在天津港码头(资料照)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德州调查
“每年3000名学生毕业,80%以上在京津冀就业。 ”这是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院长刘建波向记者亮出的一份数据。
这也是5月22日该校发起成立京津冀·鲁汽车职业教育联盟的一大原因,联盟涵盖了27家京津冀鲁区域的职业学校,并囊括了18家全国名优企业。
在刘建波看来,联盟的成立不仅是我市对接京津冀的一大成果,同时也为我市专业技能人才进入京津冀名企架起了一座桥梁。
而这仅是我市更好融入京津冀,加快劳动力输送基地建设的一个缩影。
前不久,《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了我市建设京津冀“劳动力输送基地”的功能定位,加之“德州号”高铁的开通,我市务工者向京津冀流动的进程正在加快。据了解,目前我市在京津冀的务工总量约45万人,约占全市省外劳务输出总量的一半。
攀升的京津冀劳务群体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去往京津冀就业、创业人群新增1.87万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由于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历史上德州一直是京津冀地区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市统计局调研显示,我市18.2%的劳动力选择在县外的地区务工,其中省外务工的劳动力多数选择京津冀一带。
从以往来看,组团式发展是我市劳务输出的一大特点,在京津冀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德字村”,比如“天津的乐陵区”“北京的庆云街”等等。
在天津,活跃在大街小巷的乐陵馒头大军、塘沽一带的出租车司机以及天津港的劳务工人已在当地形成了响当当的劳务品牌。
38岁的乐陵人张海广就在天津河东区九尾路开了齐鲁兴隆馒头房。据他介绍,目前挂着“齐鲁兴隆”招牌的馒头房已经多达60家,经营者都是投奔他的亲朋好友,借助他打出的兴隆馒头品牌,已成功进入万千天津市民的家庭。
据不完全统计,靠着亲带亲、邻带邻抱团式发展,有4万多乐陵人在天津开馒头房,数量多达7000多户。
此外,很具代表性的务工群体当属天津港的工人,目前有5000多名乐陵人在天津港,是这里最大的劳务群体。在众多务工者当中,不乏国家级、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最美青工等高素质人才。
其中,乐陵市劳务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发挥着重要角色。据公司总经理张克强介绍,乐陵市劳务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前身是乐陵市劳务公司,每年,公司都会在乐陵举办一次招聘会,搭建起“一头连着港口一头连着乐陵”的重要用工通道。
张克强告诉记者,乐陵劳务群体稳定、精干、讲信誉、技术过硬并且有完善的组织管理,所以很受用工单位的欢迎,天津港相关负责人曾面对天津港所有的劳务公司,公开表示“把活儿交给乐陵人放心,正规军就是比游击队厉害”。
市人社局就业办副主任姚丽敏认为,过去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自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无序性,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工作的不稳定以及收入的无保障,这使得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而有了技能、有了组织、有了自己的品牌,外出务工人员就会直接受益,不仅工作趋于稳定化,而且收入也将得到逐步提高。
职业教育镀亮劳务品牌
劳务品牌打开市场后,劳动力培训的数量和质量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热点。
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敏锐地捕捉住机遇,目前已经和京津冀2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采取订单培养、定向委培、开设“冠名班”、校企共建等模式,与京津冀知名汽车企业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不止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四方技工”同样是享誉全国的劳务品牌。德州走四方高级技工学校通过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劳务派遣等方式,与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奔驰、北汽福田、天津东方电气、天津一汽丰田等京津名企合作,累计输送5万余人。
眼下,随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劳务品牌建设,我市不仅涌现出了“德州电子”“德州数控”“德州装配”等具有德州特色的劳务品牌,同时我市已成为鲁西北、冀东南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刘建波认为,这还远远不够,职业教育不能仅仅服务学生,还应更多关注在家务农、即将向城镇输出的农民。
有教育专家认为,应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破职业教育城乡分割的局面,将城市职业教育资源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统筹使用、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城市职业学校师资、设备和实习基地等资源为农村职业学校提供服务。
打造品牌仍需政府主导
尽管我市已经打出了一些劳务品牌,不过,品牌覆盖面窄、发展动力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力等问题依然存在。业内人士认为,打造劳务品牌仍需政府主导。
张克强认为,劳务品牌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发展壮大的过程。首先让德州的能工巧匠自发到外地打工,把技术带向全国;然后,政府应自觉对外出务工人员加以引导,形成规模式发展,最终劳务品牌取得效果。
当前对于农民来说,信息仍然是不对称的,企业需要优秀人才,而农民了解这种信息的渠道仍然不通畅。另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依旧不充分,而且创业知识也不全面,技术拓展的渠道有限。
同时,在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过程中,诸多难题也亟待解决。比如,农民在组织形态上比较分散,管理难度大;政府如何在指导的同时,对市场加强有效监管,毕竟农民工的权益维护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有观点认为,劳务品牌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管理、引导和全面的服务。
目前,市人社局已经做出了探索,建立了一个包括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城乡一体的劳务输送网络。目前,全市县级综合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使用, 134个乡镇(街道)已全部成立了人社所, 155个城镇社区、 2464个农村社区、 600个行政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已全部建成。“依托四级服务体系,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各类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规范建立各种劳务输出台账,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加强就业培训,有组织地开展劳动力输送。”姚丽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