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他的黑陶硬刻笔锋老辣、潇洒自如,章法浑然天成、不媚不俗——
张务福:大胆落刀,细心收拾
作者:张莹


《卷筒沁园春·雪》


《微雕百花罐》


《微雕百花熏》


  □本报记者 张莹
  5月17日下午,记者在梁子黑陶文化园见到张务福时,他刚刚刻完一个百花罐,桌子上铺了满满一层陶土粉末,他一边用抹布抹去,一边笑着说:“做我们这行,桌子上天天就是这个样子。 ”
  他身材清瘦,气质儒雅,眉目中透出快乐和善的神情,8年来,就是在这张工作桌上,格调高雅、韵味别致的作品在他手下一一诞生。
56岁学习雕刻
  张务福1952年出生在济阳县。从小热爱书法的他,几十年间遍临历代名家名帖,书法造诣精湛,尤其擅长魏碑。在济阳供销社退休后,他想发挥特长,从事一份和书法、篆刻相关的工作,于是经朋友介绍,在2008年来到梁子黑陶,学习黑陶硬刻技艺。
  接触黑陶的时候,他已经56岁了。跟着比自己小几十岁的师傅从头学起,一点点从最基础的刀功开始,直到能够熟练驾驭各式各样的雕刻技法。“谈起刀法,众说纷纭,前人说十三法,后人又有补遗。其实,我们不必教条地去穷究古人到底有多少种刀法。刀法的运用,就像药锅里的汤药,尽管有不同功效的几十味,可必须搭配得宜才能治病。”张务福说,书法是一门充满灵性的艺术,黑陶硬刻也是如此,只有把基本技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随心所欲,刻出心中理想的思想和艺术境界。
“考验的其实是细心和耐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下了班之后,同屋的同事都走了,他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里,在一盏台灯的陪伴下,反反复复在瓶瓶罐罐上做着试验,琢磨怎么才能让刻陶达到既法度严谨,又多姿善变、顾盼有情的艺术效果。
  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研读古籍,揣摩名家大师的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雕刻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潜心专攻、执着探索下,他的艺术功力飞速提升,大字雕刻作品笔锋老辣苍厚、潇洒自如,章法浑然天成,有着极高的审美意趣。
  在大字雕刻之后,张务福又开始学习微雕。短暂的适应期过后,他很快学会了“盲刻”,不需要任何放大仪器或辅助工具,单凭一把小小的刻刀,就能一气呵成地刻下一排排1毫米左右的小字。“在一个百花罐这样有限的空间上刻下1万7千字,需要连续十几天的时间。难的并不是技法,考验的其实是细心和耐心,刻坏一个字,或者一个字刻得不理想,根本无法抹掉重来或进行修改,整件作品就必须重刻。也许我岁数大,就有这样一个好处,比年轻的手艺人,更能坐得住。 ”他说。
  以刀作笔,表达书法艺术的内在意蕴
  除了书法和刻陶,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能让张务福如此痴迷的事情了。他终日孜孜矻矻,一笔一笔地刻着写着,从没有懈怠疏懒的时候。
  每当开始创作的时候,他都要闭上双眼,把整个身心完全沉静下来才动手。“古人有‘精心作篆,大胆落刀,细心收拾’之说。在雕刻之前,文章词句、章法布局都需要深思熟虑、烂熟于心,在雕刻过程中,精力要高度集中,心手相应,以刀作笔,把书法艺术的内在意蕴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 ”张务福说。
  每当做完一件作品,张务福的心里就有一种特别欢喜的感觉,这份工作带给他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充实,更是整个精神世界的归宿和寄托。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张务福说:“在创作中,制作者的性格气质和艺术修养,会不自觉地流露到作品中。我能够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格调,不留遗憾地创作更加尽善尽美的作品。 ”
  人物简介:张务福,1952年生,山东济阳人。其硬刻作品以魏碑行草见长,代表作品有《卷筒沁园春·雪》《荷塘清韵》《巨型龙瓶·德州赋》等。2015年,其作品《微雕百花罐》获“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奖金奖。同年,获首届中国黑陶艺术创新设计大赛黑陶刻陶金奖。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张务福:大胆落刀,细心收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