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513期 >> 第05版:教 育
快乐体验,点燃孩子写作激情
作者:王倩倩本报

于兰在课堂上


  个人简介:于兰,中国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曾获全国“十二五”教科研骨干教师,教育部语言文字社说课一等奖,德州市教学专家、教学能手、模范班主任等称号。著有《小学生心语滚动作文》共计9册,获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一等奖。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重要环节,对很多孩子来说是难点,甚至家长也存在不少困惑。
  如何理解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武城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于兰,她参与创立的心语滚动作文教学法,受到师生、家长的好评。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一体两面”
  记者:于老师,有的孩子喜欢读书,却不喜欢上语文课,这是为什么呢?
  于兰:孩子喜欢读书,而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是他们所读书目与读书方法不当造成的。生活中,家长看孩子整天在读书,以为孩子喜欢读书,却没有关注孩子读书的内容与方法。只读有趣的书,或者“水过地皮湿”的读书方法,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另外,孩子不喜欢语文课还有很多因素,一些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过多的要求,特别是太看重分数,让孩子在繁重的压力下怎么努力也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以致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不喜欢甚至厌恶语文课。
  记者:那么,家长该如何指导孩子阅读呢?
  于兰:想让孩子真正喜欢语文课,让阅读促进孩子成长,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与心理水平制定大概的计划和目标。
  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可以侧重绘本读物,注重图画的吸引力以及故事的趣味性;中年级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为重点,选择贴近孩子生活以及童话、神话、寓言等故事为主的书;而到了高年级,除了必要的工具书,还要从文学类、科普类、哲学类三个角度去考虑。
  要教会孩子边读边思考,甚至对字、词、句、段、标点进行揣摩,最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感悟,这样的读书方法,才能以读促学。
  少设条框,鼓励孩子“大胆写”
  记者:为什么有的孩子说话滔滔不绝,却不喜欢写作文?
  于兰:教会孩子从说到写,从读到写,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两个任务。孩子在开始接触作文的时候,不能要求太高,否则他们对作文有了畏惧心理就得不偿失了。要让孩子写“放胆文”,怎么说就怎么写,可以聊天帮他们理清头绪,一起修改,搭建说与写的桥梁。
  记者:为什么指导多了千篇一律,指导少了孩子却茫然无措?
  于兰:孩子写作前切忌过多的方法指导。过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孩子的思维,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导致遇到没有指导的作文就茫然失措。让孩子带着写作任务到生活中去选材、去观察、去思考,然后成文。遇到写作障碍后再让孩子结合自己的问题去学习方法,去阅读。根据孩子的作文进行多次修改,找出优缺点。这样孩子的写作水平、选材、观察等能力才会更快提高。
  记者:怎样引导孩子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
  于兰:小学阶段的作文是以激发兴趣为主的。大人的鼓励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力量,孩子从一开始的写一句话,到两句话,这就是进步,就该表扬,切忌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日积月累的关注与表扬,等孩子对作文有了兴趣,表达真情实感是没有问题的。
  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记者:心语滚动作文里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搭建生活与作文的桥梁呢?
  于兰:生活处处是素材。家长要多创造与孩子一起参与生活的机会,比如一起春游、做家务,活动中多与孩子交流,最后让孩子以书面形式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处处留心、思考、表达的好习惯,作文素材就会源源不断。
  记者:如何帮孩子打开思路写出彰显个性的文章?
  于兰:我们首先要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多观察、多沟通,走进孩子内心。让孩子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去体验、发现和感受,逐步找到自己。也建议家长,不要一放学、放假,就把孩子从一个课堂转移到另一个课堂。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针对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个性。让孩子多与大自然交流,多与伙伴交流,多与家长甚至各类书籍对话。长此以往,孩子养成遇事爱思考、爱阅读、爱表达的好习惯后,写出彰显个性的文章就很容易了。总之,优秀的家长都是让孩子走进生活去体验,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写作兴趣。
□本报记者王倩倩本报通讯员董志勇王培培梁美玲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快乐体验,点燃孩子写作激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教 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