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513期 >> 第03版:人 物
开装载机的“巧手”工匠
——记全国最美青工、青岛港前港分公司职工郭凯
作者:张晓航本报

郭凯(左)为徒弟做示范


能将床铺满的奖状


挑战吉尼斯现场


  个人简介
  郭凯,1984年生于乐陵市中街道王官刘村,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前港分公司流机队装载机司机、技师。曾获全国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14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连续6年蝉联青岛港技术比武冠军,多次在全省港航系统技能竞赛、青岛市技能大赛中夺魁。曾驾驶装载机1分钟内开启30瓶啤酒,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匠,字典里的解释为有手艺的人,具有某一方面的熟练技能。在很多人眼里,工匠意味着每天要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而今,工匠还有很深远的意思,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乐陵小伙郭凯就是这样一名工匠。 16岁那年,背负着家庭重担,初中没毕业就出门闯荡。他当过小工,修过路,曾经对未来迷茫;20岁那年,来到青岛港前港分公司流机队,他不愿“安静地”做一名装载机司机,而是选择跟机器“死磕”,曾多次刷新世界纪录,走上央视舞台,每年为公司节省油费2000余万元,成为中国青年工人的标杆。
农村娃艰辛打工路历经迷茫寻得机遇
  1984年冬天,郭凯出生在乐陵市中街道王官刘村,父亲从部队复员后回家搞运输,母亲是个地道的农村女人,姐姐比他大一岁,全家的日子清贫而平淡。
  2000年,一场灾难不期而至——作为顶梁柱的父亲郭连军突发心肌梗塞。家里既要负担父亲高昂的医药费,又要为自己和姐姐筹集学费。郭凯围着村子求了十几户人家,只借到200元钱。无奈之下,成绩不错的郭凯只好选择辍学,去往天津一家工程车队,打工养家。
  那时候的郭凯不到一米七的个头,干瘦干瘦的。车队当时正搞基建,他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晚上8点收工,搬砖、运水泥,磨出一手水泡,腰累得直不起来,手连筷子都拿不动;晚上住在四处漏风的板房里,每次下雨,被子都能拧出水来。每天仅仅能挣到10元工钱,跟他一起来的其他7个精壮小伙子都累得不干了,只有他一直坚持,“只要有钱赚,家里就有希望”。
  那时郭凯心里还装着另一件事——学车。据郭连军回忆,郭凯从小就对车感兴趣,“我修车、换机油时会让他给递扳手,不用说要多大规格的,他瞅一眼拿起来准正好”。但工地的师傅不肯教,他就趁他们睡觉时学,卡车、挖掘机、自卸车……各种车偷偷地练个遍。
  郭凯还曾跟着一个工程队修过路,白天风吹日晒,晚上睡在推土机里……5年里,郭凯跑了3个省份,换了5个工作,都是最苦最累的活。郭凯最不怕受累,怕的是没钱赚。令他失望的是,这些年他一直被欠薪,直到今天,还有将近9000元辛苦钱没能要回来。
  多少次,郭凯彻夜难眠,痛苦地徘徊在城市街头,他太渴望一个能给他带来稳定收入的工作,他太渴望用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个家。
  2005年底,郭凯在电视上看到了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前港分公司流机队招收装载机司机的信息,怀着试试看的心理报了名,没想到不久后就接到了工作通知。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他工作的码头,是全国沿海最大的散货码头。看着整洁明亮的侯工室、走廊里到处都有的“工人伟大,劳动光荣”标语,郭凯在心里默念:“这里或许就是最适合我的地方。”
执拗青年跟机器“死磕”成长为“比武状元”、工人楷模
  虽然有学车的基础,但刚开始接触装载机时,面对这个20多吨重的庞然大物,郭凯心里还是有些打怵,特别是转弯、倒车时,因为视野受限,操作难度非常大,但他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其他学员3个月的课程。流机队生产副队长华敬波评价说:“郭凯的悟性很强,有些活一说他就知道该怎么去干;有些活不懂,他下班后就会自己琢磨、反复练,第二天来再看他干的活,就有了变化。”
  5月5日下午,青岛港前湾港区矿石码头堆场,矿石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巨无霸一样的大货车穿梭其中。把矿石从堆场装卸到货车上是郭凯的日常工作之一。只见郭凯不偏不倚地把装载机停在离矿石堆不到一米的地方,铲起满满一斗矿石,高举着投入货车车厢, 4斗过后,一辆货车装满,经测量为39.982吨。
  货车装载量通常为40吨,对货车司机来说,他们需要装载机足量地把货物装卸到车厢内,多装的话货车司机会在过磅时因超载而被要求折返,少装的话则会被货主克扣运输费。经过不断练习,郭凯已经在心里架起了一杆秤,只要凭感觉就能一次性抓取自己想要的重量,误差能控制在两千分之一以内的极限水平。
  作为装载机司机,技术难度要求最高的,莫过于清舱作业。一条20万吨的大矿船通常有9个船舱,卸船机抓斗只能抓取舱口中央区域的矿石,整条船大约会剩余七万多吨的矿石,这时候就需要用装载机进行清舱作业。
  司机技术越高,人工清料越少,卸船效率就越快。但高效率同时蕴藏着高风险:清舱越干净,磕碰舱体、造成船损、遭遇索赔的风险就越大。刚开始清舱作业时,由于经验少、胆子小,郭凯清过的船舱往往在舱壁、舱角留下厚厚的一层矿石需要人工清扫。每次看到负责清舱的师傅们用铁锨一锨一锨地清理,累得满头大汗,郭凯心里就内疚得不行。从那时起,他就“走火入魔”,练起清舱技术。为了练好技术,每天操作方向、油门、挡位上万次,下班后总比别人晚回家一两个小时,在码头上练到手、肩膀红肿,眼睛、脖子酸痛,甚至下班回到家,还拿着筷子不停地比划。用妻子赵国花的话说:“就跟‘魔怔’了一样。”
  正是这股子执拗劲儿,加上不服输、不怕吃苦的个性,不到半年时间,郭凯的技术就有了质的提升,凡是他清过的舱,可以减少人工清舱量上千吨,相当于30名职工一天的工作量,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七、八倍。“师傅们看到是我清舱,都抢着跟我去。”在说这句话时,郭凯的表情中露出幸福的微笑。由此,青岛港保持的矿石卸船纪录被他一破再破。
  质量与速度通常是一对矛盾体,精湛的技艺往往面临着因精雕细琢带来的效率降低。但对郭凯来说,质量与速度却是正相关,他在保持着近乎零误差率的同时,工作效率也在流机队名列前茅。开动装载机、抓取矿石、平行高举起抓斗、把矿石倒入车厢, 4个看似简单的步骤,都凝结着郭凯对角度、重量和方向的判断,他甚至从中探索出一套节油法——后被公司命名为“郭凯节油法”并推广。利用该法,一个车组一年就可以节约28万元,整个集团每年节约的燃油费高达2000余万元。
  2007年9月,山东省港航系统举行全系统装载机比赛,入港仅两年的郭凯被选中代表青岛港参赛。在全部选手中,只有他是农民工,而且最年轻。比赛中,他一招一式冷静操作,最后荣获全省一等奖。郭凯由此得以“转正”。接下来,他连续6年蝉联青岛港技术比武冠军,先后在全省港航系统技能竞赛、青岛市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夺魁; 2013年,团中央主办的寻找“最美青工”活动中, 27岁的郭凯成为全国百名“最美青工”之一; 2014年,郭凯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短短几年里,郭凯已成长为青年工人的楷模。
两次登上央视舞台打破吉尼斯纪录
  今年春节期间在央视播出的《吉尼斯中国之夜》节目中,郭凯在全国观众的见证下,挑战驾驶装载机1分钟内打开30个啤酒瓶项目。
  挑战时,所有的酒瓶都被固定在一个特质的钢架上,须用安装在装载机前端的铁架撬开所有瓶盖,并且保证瓶身不能破损。操作着一台20余吨的庞然大物打开不到1公斤重的啤酒瓶绝非易事,况且驾驶室与啤酒瓶之间的距离长达5米,郭凯不但需要精准地操作装载机,还要求长时间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一点上,这种难度并不亚于射箭运动员力争十环。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郭凯挑战成功,获得了吉尼斯总部的认证。
  这不是郭凯第一次登上央视舞台,去年8月,他就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成功挑战装载机倒立点烟花,技惊全场。
  每当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团到青岛港参观时,“铁骑迎宾”是郭凯的保留项目。只见他在铲斗上固定一瓶啤酒,同事驾驶另一台装载机缓缓靠近,用铲斗上固定的起瓶器打开瓶盖。之后,郭凯的铲斗定位和倾斜,啤酒被稳稳的倒进一个高脚杯里,不会洒出半点。
  这并非炫技,而是郭凯根据工作技术要求精心设计的。“这些绝活可以训练操作装载机的精准度,将这些技能操作熟练后,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面对哪种货物,都能驾轻就熟地操作,这也是练绝活最大的意义。 ”流机队的生产副队长华敬波说。
无私师傅带出高徒团队路再长也会一直走下去
  2013年10月,山东省港航系统第七届劳动技能竞赛在烟台举行,被寄与厚望的郭凯却只拿了个亚军,冠军被他徒弟高磊摘走。
  有人说:“你傻不傻,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知道留两手?”他却说:“徒弟超不过我,我才丢人,他们个个拿冠军,我这师傅脸上才有光。”
  多年来,郭凯把这些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教给一批又一批的新工友。为提升培训效果,他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了动漫设计,并和队友们一起制作了3D动漫,把抽象、枯燥的驾驶知识变成“真刀实枪”的动漫视频。
  如今,郭凯已经带出了一百多名徒弟,其中有23人成为高级工, 9人当上了班长、车长。在郭凯的鼓舞下,流机队全队员工先后22次打破铁矿石接卸效率世界纪录,创出了单班市提、月度装车、单班清舱和月度清舱等十几项全港生产记录,成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的冠军团队。
  工作中、训练场上,郭凯是个相当严厉的师傅。徒弟刘晓平回忆说,有一次训练时他因挂错档位导致车体晃动,郭凯立马制止了他的操作并让他下车反思,“当时我觉得也不是什么大错,不至于发这么大火,有些委屈,但事后我想明白了,操作中任何一点失误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要严格要求”。
  而在生活中,郭凯是个好大哥,徒弟们谁家有事儿,他都积极帮忙,逢年过节还会邀请外地的徒弟到家里吃饭。郭凯鼓励他们说,自己经历过很多坎坷,太懂得吃苦的滋味,对年轻的工人来说,青岛港是个绝好的平台,食宿条件好,劳动保障到位,更重要的是,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只要肯干,只要能干,就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2010年,郭凯转为正式工,也在青岛买了房子,安了家。去年,小儿子出生,新生命的到来为家庭增添了喜气,每到周末全家人都会一起出去郊游。对于生活给予的一切,郭凯十分感激。
  如今的郭凯,在青岛和乐陵老家都是名人与榜样,但他却不看重这些,“是家乡养育了我,努力和执着都是在家乡的泥土中汲取的养分。是青岛培养了我,给了我发展的平台。”
  路再长,也不过在脚下,郭凯说他会一直走下去。让我们祝福这个乐陵小伙。
  □文/图本报记者 张晓航 本报通讯员 贾鹏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开装载机的“巧手”工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人 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