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民国时期的小学生奖状
□隋桂婷崔珠坤


  奖状,平时我们是经常看见的,但民国时期的奖状,由于是纸质品,其保存难度相当大,目前存世量已经十分稀少,因此十分珍贵。德州档案馆馆藏一张民国时期的小学生奖状,对研究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全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成立了中华民国教育部,作为中华民国负责学术、文化及教育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并监督地方政府教育主管机关。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 ”
  民国时期小学教育包括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的教育,共7年。其中初等小学校教育是4年,为义务教育,法定入学年龄为6周岁,高等小学校教育是3年。
  初等小学校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共7门课程,女子加缝纫课。如果条件有限,手工、图画、唱歌、缝纫科目可依据实际情况开设。
  高等小学校以增进国民学校之学业,完成初等普通之教育为宗旨。开设科目有:修身、国文、算术、中国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共10门课程,女子加缝纫课,根据地方实情,男子加农业课、商业课或英语课。条件不允许时,手工、唱歌可开设一科或不开。
  这些课程反映了社会对当时小学生应掌握知识的基本要求,同时在男女生的教学内容方面,也考虑其特性及将来生活的需要而开设了相应的课程。
馆藏小学生奖状
  馆藏的民国时期的小学生奖状,颁发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六月,规格为长42厘米、宽36厘米。
  正文采用传统的自右往左竖行书写,主要内容是商河县岳桥镇小学生宋法训,在全县第二届小学生算术考试中取得第十三名,成绩优良,给予奖状,以昭激励。
  奖状落款是县长石毓嵩,并盖有县长私章和县印。这份奖状,反映了当时对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视。
民国时期小学教育的启示
  民国时期是我国小学教育制度建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面临内忧外患,中央政府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教育的投入力度是空前的。《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县、市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 ”这从制度层面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供保障。
  二是小学教育内容的设置,既考虑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兼顾社会需要和职业规划,把培养知识加技能型人才作为目标,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各级政府充分重视基础教育。从馆藏的奖状就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奖状由县长亲自签发,并加盖县公章,对受奖者来说是非常大的荣誉和激励,也体现了对小学教育的重视。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民国时期的小学生奖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