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他的嗓音高亢清亮通透,多少人为他歌声所倾倒——
肖吉木:一腔清音润心田
作者:张莹

肖吉木在家中弹琴唱歌


1991年在济南演出时的剧照


  □本报记者张莹
  4月5日,记者在市歌舞团家属楼见到了我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肖吉木。他说话声音清亮明润,身上有种丰盛而热烈的光彩,或许是几十年在艺术淬炼下的耀眼锋芒,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艺术家的翩翩风度。
  他翻着相册,一张张旧相片勾起一段段回忆,每每讲到一首歌的歌名,总兴高采烈地唱一唱,那曾经灯火辉煌的舞台,在他心中,永远不会落幕。
枣树林里,声音高入云霄
  1949年,肖吉木出生在济阳县西肖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家族中没有任何人与音乐沾边,他在唱歌方面的天赋和兴趣似乎是与生俱来、无从解释的。
  上小学的时候,每天要走2里地去邻村的学校,早上,他一路在田野里唱着歌。到了晚上,上完晚自习放学回家,他和七八个小伙伴,把煤油灯往枣树林里一挂,灯光照耀的一圈地方,就成为他们的小舞台。
  那时同学们轮流表演节目,可他们都是肖吉木的歌迷,都爱听他唱歌。凉爽安静的夜里,皓月当空,清风徐来,配上直入云霄的清亮嗓子,听的人如痴如醉,唱的人也早已物我两忘。
  1964年,肖吉木考上济阳三中,在这里,一位毕业于山东艺专的黄老师发现了他的天赋,用心教导他唱歌。在黄老师的指导下,他的唱功和技巧飞速提升,很快在学校的文艺演出中崭露头角。
  在学校唱出名气不久,随着《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毛主席关怀咱社里人》《白毛女》选段等一首又一首歌曲,他的名字和歌声传遍了整个县城。凡是听过他唱歌的人都啧啧称赞:“济阳三中有个肖吉木,歌唱得真是绝了。 ”
为西哈努克亲王演唱
  1970年6月,高中毕业的肖吉木,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就考入了这一年刚刚组建的德州地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也就是后来的德州市歌舞团。
  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训练和演出,肖吉木的歌唱水平在团里已经出类拔萃。1972年,山东省举办欢迎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的文艺演出,全省挑了不到20人到山东省歌舞团参加排练,肖吉木作为市歌舞团唯一一个被挑了去。他参与表演的节目是合唱,一首是柬埔寨语的《万岁人民中国,万岁主席毛泽东》,另一首是中文歌。
  这是他参加的第一次大型演出。至今回忆起来,他仍记得当时既紧张,又满是兴奋的心情。“排练的时候,生怕自己唱不好,好多次去请教老师,这个音怎么唱,那个音又怎么唱。 ”他说,“真正到了演出的那一刻,紧绷着的神经才放松下来,那个时候就只想着把声音发挥好,别的什么都不存在了,现在想来还好似做梦一般。 ”
  代表山东省在全国政协礼堂演出
  1980年2月春节刚过,为迎接全国民族民间文艺调演,山东省文化局在济南组成了20人的代表队,在省文化局招待所进行排练。
  当时省里非常重视,领队为省文化局艺术处处长张大经,艺术指导为省京剧团指挥于仲德,导演为著名作曲家金西。队里有省歌舞团和省艺术学校的几位歌唱家老师,有各地市抽调上来的民歌好手,这其中就有肖吉木,还有以山东省歌舞团成员为主组成的7人小型民乐队。“那时我们每天在招待所练声、排练,很少到市里去玩,导演给我们每个人规定了演唱曲目,要求特别严格,从咬字、声音、动作、表情到和乐队的配合,各个方面都精益求精。 ”肖吉木说,“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4月底就要进京汇报演出了,我们都非常高兴,一是能到首都去演出,特别光荣,二是能见到全国各地很多民歌手和艺术家,十分期待。 ”
  在北京,他们住在西苑宾馆,演出是在全国政协礼堂。这次演出非常成功,肖吉木和同样来自德州的齐慧珍共同演唱了商河民歌《裁单裤》《小货郎》,一亮嗓,就赢得台下热烈掌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还专门为山东代表队录音、录像。
一首《我的太阳》惊艳全场
  这一年12月,山东省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青年演员独唱、独奏大赛,成为肖吉木又一个终生难忘的舞台。这次大赛的参赛者几乎涵盖了全省的优秀青年演员,而且要求极为严格,每个选手连唱3首歌,不能用话筒、音响等扩音设备。除必唱曲目《祝酒歌》外,还有一首自创歌曲、一首选材歌曲。
  肖吉木的自创歌曲是《党的政策暖心窝》,而选材歌曲,他选择了演唱难度极高的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练这首歌的时候,他特地去省歌舞团请老师指导,一遍遍听着录音学习意大利语的发音,唱完一遍就跟原版对比,“磨”了无数次,才把它唱好。
  比赛时,这首歌惊艳了在场所有人。当他唱完最后一个音节,大家还都屏气凝神、沉浸其中,回味着余韵,直到一声掌声打破沉默,喝彩声如潮水般涌来,一浪盖过一浪。
  比赛结束,肖吉木获得了大赛唯一的一等奖。专家对肖吉木的演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感情真挚,声音高亢明亮,民族、美声都做了很大努力,结合得很好。
  一时间,肖吉木声名大噪、风光无两,可他还是和以前一样踏实低调,无论什么演出,依然是最勤勉最卖力的那一个。“名头这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得了奖固然高兴,可最重要的,是在艺术的精进上狠下功夫。 ”他说。
  在繁忙的演出之外,他利用一切机会,多方请教名师,提高自己的演唱功力。每唱一首歌,他都认真研究、仔细琢磨,不把它演绎到最佳火候誓不罢休。肖吉木说:“每一首歌都是有灵魂的,我会想尽办法从曲调、音色、演唱方式上把它表现好。希望通过我的诠释,能让听众获得至真至美的享受。 ”
  早在少年时代,他随随便便一唱,就给人旷然一新、耳目一明的感觉,又加上数十年如一日追求极致和完美的不懈努力,更让他对歌曲的演绎无比精到传神。时至今日,他获得的奖项全部摞起来比几十本书还要高,单是全省音乐文艺汇演的一等奖,就拿了6次。
  只要一唱歌,多少风餐露宿的劳顿,全都消失不见了
  从1970年进团到2010年退休,长达40年的演艺生涯,肖吉木登台演唱的次数,已经数不胜数。从鲁西北的田间地头,到大都市的璀璨剧场,从德州到济南、北京、上海……他唱遍了大江南北大大小小无数个舞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层的演出条件非常艰苦。
  1974年冬天,肖吉木到齐河米三里下乡演出,表演歌剧《半边天》,当时的场院里白雪皑皑、天寒地冻,可为了表现在田里插秧的情景,他身上穿着单褂,裤腿挽起来,就在雪地里为农民表演,一场下来,身体都冻僵了。
  1975年5月,德州歌舞团的人拉着10辆地排车,步行辗转千余里,在全地区慰问演出。每到一处,肖吉木都特别受欢迎,都要在观众的热情邀请下唱上三四首,甚至更多。就这样,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足足唱了上百场。
  还有很多次,他和伴奏师两个人,轮流背着一架手风琴,到各个地方慰问演出,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是成千上百人还是只有一个人,只要想听歌,他都随时随地、毫无保留地给他们唱。只要一唱歌,肖吉木整个人都焕发出夺目的神采,多少风餐露宿的劳顿,全都消失不见了。
把最好的声音奉献给人民
“戏比天大,歌者的天职就是把最好的声音奉献给人民。 ”这是肖吉木自始至终信奉的原则。几十年风风雨雨走过来,他从未因个人原因耽误过一场演出。“干工作,一定要把本身业务做好。人活一辈子,什么事也能遇到,高兴的、不高兴的,但是一登台,一亮相,就必须全身心投入进去,把歌曲的神韵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 ”
  这几年,肖吉木不再走南闯北去各地巡回演出,从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走到平静凡俗的生活之中,他依然每天都与唱歌为伴,在缓缓流淌的琴声下,唱着一首首钟爱的老歌。“以前常年赶场演出,去哪都是风风火火的。现在日子变得慢了下来,我依旧在音乐的世界里上下求索,自得其乐。声乐艺术是深邃如海、漫无边际的,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究其中的奥义和美。 ”肖吉木说。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肖吉木:一腔清音润心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