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408期 >> 第03版:人物
在印尼传播中国文化
□武城县外派教师王燕

王燕与当地学生合影


  2016年4月3日晴星期日
  时间过得真快,将近一年的支教时间已经步入尾声。
  能走出去看看,是我从小的梦想。当侨办选聘外派教师的通知贴在学校的签到处时,我意识到机会来了。没有多想,毅然报名,没想到顺利通过选拔,我真的可以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接到要去印尼支教的通知,我赶紧查阅相关资料,联系曾经在印尼支教的老师。
  在百度上搜索 “印尼”,看到更多的是排华、地震、海啸——我的心一下紧张起来,又听在印尼支教的老师说,这里的确比国内落后很多。但随即又想到,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再难也要坚持,中途放弃不是我的风格。有侨办领导的关心,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还怕什么呢?
  带着对家人的眷恋,对未知生活的惶恐,我们一行7人踏上了支教的征程。一下飞机,满眼陌生的面孔,听到叽里呱啦的语言,孤独感油然而生。好在校方的3位老师一早就到机场迎接,并带我们去吃了晚饭,还送我们回宿舍。宿舍安排在一个华人小区里。小区不大,但干净整洁,门口的保安24小时轮流值班,热情友好、尽职尽责,让我们感到些许安慰。学校马上给我们发了当月的生活费,拿着那些面值超大的印尼盾,真心算不清。
  每天我们迎着朝阳去上班,从早上6点30分上班,到15点放学,日子过得紧张而忙碌。我负责的是二年级,孩子们可爱活泼、爱打爱闹,不爱守规矩,这一点跟国内的孩子不太一样,着实让人头疼。这里的教育理念与国内也截然不同。这对我还真是新的挑战,为了尽快适应,让这里的孩子爱上中文,我挤出时间来听当地老师的中文课,阅读相关的资料,查看国外中文教学的教案,转变观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适应了我的教学方式。课上比赛读课文、快速认读词语、根据实物词语出示图片等活动他们都积极参与。关于印尼语的问题,我也会向孩子们请教,他们争先恐后地要到前面来板书,认真地教我如何发音,我说对了,他们就露出赞赏的表情。在这样的快乐互动中,他们学会了中文,我也顺便学会了印尼语。每逢节日,孩子们都送上节日的祝福,有时还会给我带来让人惊喜的小礼物,这让我倍感温暖。我也会给他们一些糖果,来表达我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在这平淡的交流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这一年里,我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结实了新的朋友,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
  王燕 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 2015年经市外侨办推荐,由国侨办派往印尼巴中三语学校任教。多次在国家、省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担任《语文活页》《语文周报》等全国多家报刊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在《语文学习报》《中学生阅读》等10多家报刊上发表20多篇教学稿件,先后主编参编了《课堂同步作文》《一课一练,创新练习》等中学生课外读物。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印尼传播中国文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