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401期 >> 第05版:教育
假期或周末,很多孩子要到辅导班“加餐”,“勤学”背后也有难言的无奈——
别让辅导班“绑架”孩子童年
作者:王倩倩
  □本报记者王倩倩
  周末上辅导班,是不少中小学生的生活常态。前几天,上海市教委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却让家长们大吃一惊——不上辅导班,孩子可持续学习能力更强!
  那么,究竟辅导班效果如何?学生、家长怎么看?老师又有什么样的建议?记者进行了调查。
  补课不便宜,家长掏钱却不含糊
  市区某中学附近,方圆不到一公里就有五六家大型课外辅导机构,有消息灵通的家长称,附近小区居民楼里也“藏”着不少辅导班。
  14岁的小宇是一名初二学生,每个周末他都奔波在这些辅导班里上课。“英语、数学、作文都报了班,过个周末比平时上学还累。 ”小宇说,上周末本来想跟同学一起去踏青,却因为大家都上辅导班,时间难协调,最后泡了汤。
  一位学生家长表示,时下有个怪现象,“以前是学习跟不上才上辅导班,现在是不管学习好坏都去补一补。 ”高二学生赵晓彤告诉记者,她所在的班级,有一多半的学生报了辅导班,成绩好点的有提升班,成绩不好的有加强班。“总有一款适合你,别人都报,你不报心里没底啊! ”赵晓彤说,“勤学”背后,更多的是无奈。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辅导班学费不便宜,每门学科一学期少则数百元,多则几千元,“一对一”授课每节高达150元,如果是“名师”教学,学费更高。
  虽然补课费昂贵,愿意掏钱的家长却不少。“学费贵点不要紧,只要孩子成绩有进步,我就舍得花。 ”家住德城区岔河小区的刘先生说,为了帮即将参加中考的儿子提高英语成绩,他跑了好几个辅导班,最后选了一家师资力量、学习环境都比较好的“一对一”辅导,每周4节课,每节课100元。
  开班不备案,教师无资质,辅导机构质量参差令人忧
  正规的培训机构必须到教育部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申办过程经过严格审核。那么,这些备受家长信任的辅导班,教学质量如何?教师有无教学资质?是否在相关部门登记备案?
  在一家课外辅导机构,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咨询时,一名工作人员称,他们这里进行“一对一”辅导的都是各学校的名师,但具体哪些学校则“不方便透露”。当记者提出要看一下有无教育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证件在校长手里,暂时拿不出来”。
  在很多辅导班,都号称有“一线名师”授课,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招生噱头。今年22岁的小李是德州学院一名大三学生,却已是一名“资深”辅导教师。“我从大一起就开始在这个辅导班带学生,教过的应该有10多个了。”小李说,虽然被包装成“在职教师”,自己却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家长们都是奔着让孩子提成绩来的,只要教得好,没人看教师资格证。”在另一家课外辅导机构,记者以应聘者的身份表明自己没有教师资格证时,其负责人这样“安慰”道。
  不仅教师没有教学资质,还有很多辅导机构未在相关部门备案。据统计,我市共有备案民办辅导机构105所,大多数辅导班并未备案在册。那么,没有资质为何还能继续招生呢?教育部门表示由于没有执法权,只能对辅导班进行业务指导,对于没有资质的,首先会引导其办理各种资质证明,拒不执行的,需要联合其他主管部门进行取缔。
  开班不备案,教师无资质,辅导班质量难以保证。“寒假时我给孩子报了个提高班,孩子上课回来说听不明白,效果并不好。 ”学生家长孙女士说,女儿上了辅导班,不仅没有爱上学习,反而出现了逆反情绪,成绩止步不前甚至下降。
  慎重选择,莫让辅导班“乱花迷眼”
“百分之九十的辅导班,补的不是知识,而是时间。 ”市教科院教研员阚小鹏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很多辅导班是教孩子机械重复地做题,扼杀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孩子过分依赖课外辅导,还会导致课上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恶性循环。“家长没必要给孩子增加太重的学业负担,适当‘减负’,多引导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反而会学到比书本中更丰富的知识。 ”阚小鹏建议家长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盯在孩子的分数上,不要让辅导班“绑架”了孩子的童年。
  对于社会上五花八门的辅导机构,教育部门提醒家长,选择时要注意查看其有无正规办学许可证,留下培训班的收费票据和培训内容的承诺协议书,如有不实情况可到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根据相关规定,在职一线教师严禁参加有偿辅导班,因此很多培训机构宣传的“一线名师”只是炒作手段。今年1月至3月,我市开展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对于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后讲并收取补课费的,以及恶意惩罚不参与有偿补课学生等严重违纪、败坏师德的行为“零容忍”。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别让辅导班“绑架”孩子童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教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