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夏津县小石庄村推平闲置宅基地,统一栽上树,收益归村民;将来拆迁安置,面积不变——
有偿流转“唤醒”闲置宅基地
□邓美平左庆斌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务工、定居,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宅基地。如何处理?夏津县雷集镇小石庄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将闲置宅基地推平,统一栽上核桃树,其收益归宅基地所有人,将来拆迁安置,老宅面积不变。闲置宅基地有偿流转如今成为小石庄村村民津津乐道的好政策。
  跑断腿、磨破嘴,要将旧貌换新颜
“再过10多天,这些核桃树就该吐芽了。 ”2月26日,望着自家老宅院上去年栽种的40多棵核桃树,小石庄村村民左怀志高兴地说,“等长成大树还能乘凉,全村一片绿油油的,多好看。 ”
  小石庄村是一个仅有500多口人的小村子,但村里的闲置宅院却达到了35%。前些年,农村出现了新一轮建房热,“一户多宅”屡见不鲜;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谋生并在城里买房定居,致使原有宅基地闲置、废弃;也有一部分人在积累了一定经济实力后回村盖房,建了新屋不拆旧居。省交通学院驻小石庄村第一书记吕晓旭表示:“闲置的老宅院既浪费土地资源,又影响村容村貌。 ”
  然而对于闲置宅基地有偿流转,开始的时候,许多村民并不支持,尤其是那些已经在城里生活的村民。在他们看来,老宅虽然破旧,但总归是自己的;一旦被推平,就说不准了。不少村民心存疑虑。“他们最怕村里拿他们的宅子充公,也就是怕被村集体没收。 ”村“两委”成员张连河说。
  “为了这个事,我们村干部真是跑断腿,磨破了嘴。”如今,聊起往事,小石庄村党支部书记郑振海仍十分感慨。有一户村民在天津安了家,村干部前前后后打了20多遍电话才做通工作。一位村民搬到德州市区跟儿子一起生活,为此张连河专门跑了两趟德州市区。去年夏天,村干部挨个给生活在外的小石庄村人打了电话,劝说他们将闲置的宅基地流转出去。
5000棵核桃树被认购一空
  从去年8月到11月,经过3个月的筹备,“推平复垦闲置宅基地种植核桃树”的方案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并形成决议:种植的核桃树由原宅基地所属村民优先认购,收益归认购村民所有,宅基地其他权益不变。村民今后如果想在种上核桃树的宅基地上建房子,可以再建;若想卖掉,也可以;日后拆迁安置,原来是多大面积,就按多大面积评估。至于地面附着物的补偿,原有房屋和核桃树哪个价值高,就按哪个算。
  在拆房的时候,20多处老宅院的房主没有回来,他们把这件事全权委托给了村委会。“我相信村委会的决定,这么做既能美化环境,也能让我们通过老宅子赚钱。 ”在外务工的左洪德说。
  34处闲置宅基地被推平复垦成50余亩土地;另外,村里对一些坑塘、房前屋后、路边都进行了整治,整理出了30多亩土地;栽种的5000棵核桃树被村民认购一空。
坚持积极稳妥地推进
“清理出来的这些土地,都以村民作为最大受益者为前提。原则上,谁家的地,依然由谁家以每棵2元认领。没工夫管理的,可交给村集体代管。 2年成熟期核桃树预计每棵年收入不会低于1000元钱。”吕晓旭介绍说。村委会负责挖坑、栽树,直至树木成活。成活后,村委会将核桃树交给村民管理,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销售问题。
  有偿流转的示范效应正在凸显。与小石庄村紧邻的大石庄村,将村边的坑塘、烂地进行整治,整理出的60多亩土地,用来种植桃树、梨树等果树和养鱼,发展乡村旅游。“闲置老宅院是‘睡着的资源’。本着依法、自愿、有偿三项原则开展先行先试,并逐步在周边村庄开展工作,进而实现全镇闲置宅基地的合理利用。 ”雷集镇党委书记刘景坡表示。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有偿流转“唤醒”闲置宅基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