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129期 >> 第05版:网闻
“黄牛”不治何以治病?
  近日,一段“外地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黄牛”的视频在微博刷屏:一女子在医院大厅声嘶力竭地怒斥黄牛将300元的挂号费炒到4500元,医院与黄牛里应外合,害得她从外地赶来排了一天队都没挂到号。北京市卫计委工作人员日前向外界表示,接到反映后,正在研究视频内容,并就里面反映的炒号问题进行调查了解。
  医改面临诸多难题,但总体而言,有深层次的,也有表面的。譬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探索新的薪酬制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促进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等,这些都属于深层次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难度,需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这些都可理解。只要步子迈得扎实,哪怕等得久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有些问题却是表面的,比如维护就诊秩序、优化诊疗流程等,就属于表面上的工作,相比之下,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难度较小,只要做好制度设计并强化执行力,就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在现实当中,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无论是屡禁不绝的“医托”,还是明目张胆的“黄牛”,都一次次地证实,即使这些表面工作,做得也极为欠缺。
  可别一遇到这些问题,就习惯性地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医托”、“黄牛”的存在,固然与医疗资源不足等深层次原因有关,但这些不过是多个促成因素当中的一个而已,若希望通过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而使“医托”和“黄牛”自然消亡,就是缓急不分,是“远水救近火”。治病得治本,但也得治标,明摆着高烧不退,却只寄望于病因治疗,就不是个好医生。医改在解决家门口看病难等问题之前,应先治理好在外看病受骗等现象。
  客观而言,在打击“医托”和“黄牛”等方面,这些年的确下了不小功夫,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另一方面,“医托”和“黄牛”抓了一茬又有一茬,像割韭菜一样,不仅割不完,有时反倒越割越茂盛。需要反思的是,打击是否没有建立长效机制?与巨大的利益相比,处罚的力度是否不够?医院是否存在内鬼?号源的分配是否公开透明?这些问题都应该好好检讨。
  与宏大的医改命题相比,这些表面问题或许不能对医改的最终成效造成较大影响,但对于老百姓而言,只要遭遇到一次“医托”和“黄牛”的欺诈,就是眼前最真切的痛,和在“家门口不能看名医”等深层次的痛感相比,这些表面痛感有过之而无不及。医改的确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深层次的问题上,但假如连“医托”和“黄牛”都治不了,那些复杂的医改难题,就更加难治。 据现代金报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黄牛”不治何以治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网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